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实践策略分析 周学莲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周学莲
[导读] 本文以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要求为基础,分析幼儿饮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开展幼儿园食育教育提出了的几点建议,指出饮食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第二幼儿园  周学莲  402368

摘  要:本文以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要求为基础,分析幼儿饮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开展幼儿园食育教育提出了的几点建议,指出饮食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食育
        饮食行为习惯教育,即食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题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不难看出,饮食行为习惯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习惯之一,开展幼儿食育教育,增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养成终身的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饮食行为习惯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偏食、挑食现象普遍
        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出偏食、挑食的现象比较普遍,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幼儿园与家里饭菜口味不同,感觉幼儿园饭菜不好吃,造成挑食的现象;
        2)家庭养育中,过度倾向于做孩子喜欢吃的,造成孩子喜欢吃的使劲吃不喜欢吃的或没吃过的食物也不再愿意去尝试,久而久之,造成偏食、挑食的现象;
        3)家庭成员偏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幼儿所在家庭中有其他家庭成员存在偏食的情况,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常见的现象,母亲如果对某种食物表现出厌恶,通常会在孩子身上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1.2进食不专注,边吃边玩的现象普遍
        幼儿好动,专注力差,稍有风吹草动就能把他们吸引过去。家庭养育中,因喜爱孩子,不少家庭无法“狠下心来”,严格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吃饭。吃饭中出现孩子不时停下来玩玩,甚至出现围着孩子跑撵着喂饭的情况。这会导致吃饭时间延长,孩子脾胃功能减弱。到了幼儿园,虽然有老师和纪律约束,但仍然免不了避开老师的观察,吃饭时和小伙伴打闹,幼儿园进食时间有限制,就可能导致孩子吃得很少,影响健康。
        1.3喜欢肉食、甜食,热量吸收过量,营养结构不合理
        孩子们普遍存在喜欢肉食、甜食的情况,而不爱吃蔬菜、水果,尤其是青菜。随着家庭经济越来越优越,孩子们能更多地食用汉堡、薯条、炸鸡等垃圾食品,导致热量摄入过量。这也是幼儿园胖胖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脂肪、热量摄入过量,而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营养不均衡,对孩子生长发育影响巨大。



        二.幼儿园食育教育实践活动思路
        幼儿园是家庭之外,幼儿人生的第一站,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是幼儿园重要的工作内容。以下就从食育教育形式、培养对食物的热爱及用餐礼仪等方面对幼儿园食育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2.1 从餐桌拓展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食育教育不仅仅在餐桌上,要将食育拓展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食物。幼儿的认知是综合而立体的,单纯从某一方面进行教育会有失偏颇,帮助幼儿认识食物可采取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多角度切入的学习模式。例如,为让小朋友们对玉米汤产生好感,可以在活动课上安排“认识玉米”的课程内容,老师展示玉米的实物,让玉米实物在小朋友们手中完成一次“击鼓传花”似的传递,让每个小朋友都感受一下真实的玉米,接着伴随适宜的图片,老师讲述玉米的来历和它作为食材能为身体提供的营养成分,还可增述玉米在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作用;告诉小朋友玉米作为食物的各种味觉感受:烤玉米的焦香;煮玉米的甜香;蟹黄玉米粒醇香;玉米和山药木耳炖汤的清香......故事和图片加上通感似的味觉激励,可以帮助孩子们对玉米这种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小朋友的午餐中正好提供了玉米山药木耳汤,小朋友们一定会觉得那是天下最美的美味了。
        在这样的多角度立体式的饮食教学中,可以让小朋友们认识到各种食物,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加深幼儿对食物的亲切感和热爱,从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2 从幼儿园走向校外、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式、游戏式教学为主要形式,食育教育自然不必拘泥于幼儿园,可以从幼儿园拓展至校外的其他生活空间。例如,帮助小朋友们了解对孩子们成长最重要的食物“牛奶和面包”的食育课,怎样激发孩子们对牛奶和面包感兴趣,进而爱吃牛奶和面包呢?幼儿园的教学设计,把课堂从幼儿园移到社区快餐厅就是不错的选择。快餐厅里整洁、动感、童趣的设计会让孩子们产生亲切和舒适的感受;相比幼儿园的餐桌,在快餐厅进食牛奶和面包,还会有淡淡的仪式感,让孩子们觉得高雅而庄重。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一边享用美食,一边听老师讲解牛奶和面包对小朋友成长所起的作用、进餐时的礼仪等,同时新鲜的环境中幼儿爱玩耍的天性也得到释放。这样的食育教学,一定可以帮助孩子们实现礼貌进食、多喝爱喝牛奶的目标,还能让孩子们对校外的课程体验恋恋不忘。
        三.结束语
        饮食行为习惯教育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对幼儿自身的生长发育、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持续有效提高饮食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仍需幼儿园教育管理者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爱飞.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必要性与实践策略分析[J/OL].课程教育研究,2019.
[2]童璐,张莉.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必要性与实践策略[J/OL].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