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李彩云
[导读]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教育立足于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吉林白山市第四中学    李彩云 134308 

 摘要: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教育立足于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初中历史教育需要体现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追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培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以此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独特学习感受,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铺垫前提,使学生成为知识探究者、发现者,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成长。本文以历史教育为例,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思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前言:新课改表现出对初中历史教育全新的追求,课堂教育需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成长,带领与组织学生深入研究知识,自主探究知识,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素质与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知识,积极探究和认真思考。本文将以笔者教育经验,分析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思路。
        一、以学生情况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热情
        为保障学生能够持久化自己的历史学习兴趣,产生浓厚学习感情,教师需要成为教育有心人,及时掌握与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情况。课堂教学的时候随时监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状况,随时判断与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深度,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此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多说一些激励性、赞美性评语,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欲望。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鼓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如果学生所表达的见解言之有理,就需要教师予以积极鼓励[1]。假设学生的见解具有创新性,则教师更是要多加鼓励。当然如果学生在理解问题时候出现偏差,教师也不要直接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随后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认知和看法。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树立大教材意识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
        教师需要灵活、正确使用历史教材,保障教材内容从教材中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创造性设计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重点,抓住其中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变得更生动与鲜活。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选择权利和机会[2]。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自由阅读材料。课前预习环节可以用上网查阅、看工具书找资料等方法预习。教师需要利用阅读过程提高学生的教材理解能力,在粗读、精读的配合下浏览知识,了解内容意思,掌握其中的各种基础知识。在阅读中掌握影响、地点、人物以及时间等条件,问题化教材内容,将所有的问题答案整理为思维导图,条理化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知识、历史结构。



        三、合理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初中历史教育需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掌握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学以致用,现代教育的最终追求是不教育。教师需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以后才能打开信息之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四、师生互动创造良好学习平台
        初中历史教育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 小组合作模式,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师生互动与交流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习自主性,展现探究学习价值与作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需要依赖教师就能获取知识。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掌握的知识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知识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学习资源有限,虽然近些年的网络铺设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自学渠道,但因为农村地区对于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管以及引导相对较差,所以有些学生并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能够很好的改善这样的局面、这样的状况。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初中历史教育中教师需要强化师生互动效果,转换师生角色,学生成为教师,教师成为学生。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故意将不正确观点说出来,由其他同学纠正,激发其他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能力、动力。良好的师生互动,外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获取的资料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建立良好互动。如讲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教师提前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随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搜集资料。每个小组都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统筹兼顾,协调其他成员的关系与工作,有的学生负责搜集东汉科技与文化,有的学生负责搜集西汉科技与文化,学生相互帮助查找工具书、图书馆、网络资料,最后将信息整理为思维导图。课堂教学阶段全班同学交流,交换思路和意见,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堂演练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就
        课堂演练中学生不断练习、探索、解决困惑,打造复习一体化课堂,完成知识的深入吸收、内化与理解。习题演练需要教师精心编著,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历史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历史知识探究热情。教师需要投入足够多的精力。试题数量需要求少求精,且必须保障试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比如学习《洋务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洋务运动对我国历史有哪些影响。此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标志着我国人民自强意识的觉醒。学生发言的时候,可以用生评、组评、教师评等方式。在评价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深度。
        结语:初中历史教育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探究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育对自主探究学习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准确、全面地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子欣.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28+132.
[2]年明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