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林艺华
[导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营造教学氛围、融入情感色彩、注重学生体验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使学生主动产生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舞蹈知识。

漳浦县沙西中心幼儿园  林艺华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营造教学氛围、融入情感色彩、注重学生体验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使学生主动产生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舞蹈知识。在幼儿舞蹈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幼儿舞蹈教学细分为课堂氛围体验、身体基础素质、现场即兴表演、舞蹈实践能力、作品编排创作、民族文化传承六大领域,并进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舞蹈课堂的精要,并强化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情境教学法
        引言
        舞蹈是一种感官和视觉相结合的艺术,通过身体动作将人的心理活动外部化,感受语言表达之外的快乐。幼儿处于身心发展初期,语言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四肢动作是重要的辅助。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舞蹈教育应运而生。
        一、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中开展舞蹈教学,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舞蹈知识和欣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而对幼儿思想品质、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舞蹈作品通常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引起幼儿共鸣,以此来陶冶幼儿的情操和心灵,对其道德行为进行规范。由于舞蹈与生活十分贴近,大部分舞蹈可作为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在学前教育中开展舞蹈教学,更好地体现出舞蹈的艺术性、生活性和自然性,使幼儿在学习和观赏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舞蹈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活动,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与幼儿实现有效的互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为幼儿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舞蹈情境教学策略
        (一)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措施来加强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动作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要切实增加学生的自主创作空间,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队形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反思的良好习惯。按照寓教于乐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积极营造活泼愉悦的课堂气氛,促进学习内容的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习动力和激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情境法,通过给学生设定合理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模拟情景中提高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现自己的舞姿和让学生欣赏舞蹈经典作品等,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舞蹈教学与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更要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示,因此不仅要求舞蹈教师对舞蹈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还要求舞蹈教师有较高的讲解水平和较强的示范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更需要经过实践来不断积累经验,所以说必须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准确无误地传达教学信息,让幼儿明白老师在说什么,这就是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通过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三)在课堂氛围体验领域中的应用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好的课堂氛围也可以增强授课教师的情感体验,使教师带着自信乐观的情绪进行执教,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合适准确的方法来有效营造课堂氛围。重视幼儿舞蹈课堂的氛围是推进幼儿舞蹈教学的第一步。幼儿具有天真、烂漫、爱幻想、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需要充分把握幼儿对课堂氛围的要求,营造幼儿喜爱的课堂氛围。
        (四)拓展舞蹈教学内容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针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幼儿阶段大多喜欢卡通形象,因此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幼儿感兴趣的动漫人物及小动物。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及学习能力,积极拓展舞蹈教学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领幼儿体会舞蹈的艺术性,开发幼儿对不同类型舞蹈的表现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可以结合本民族的特色舞蹈,在强化幼儿舞蹈表现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够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五)在舞蹈实践中的应用
        舞蹈实践能力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表演能力以及巩固学生的舞蹈基础。通过提升儿童的舞蹈实践能力,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舞蹈专业的相关知识,使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笔者在刚开始进行舞蹈教学时,发现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动脑筋,习惯于依赖老师,常常对学习的内容不求甚解,所以学不好。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尝试转换角色,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学生,还是老师,可以独立组织舞蹈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中可以开展“我是小老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每次课可以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2~3位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课,然后进行互评、自评、老师点评。通过反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能从胆怯、言不达意、动作不标准的困境中慢慢解脱出来。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帮助学生学好舞蹈的重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场景模拟进行真实的课堂体验,之后就会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释了情境教学法,还针对幼儿舞蹈教学进行了六大领域的划分,并且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不同领域中的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在未来的舞蹈课堂中会应用得越来越多,可以涵盖舞蹈课堂的多个领域,对舞蹈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璐.论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115.
[2]汤燕.浅谈幼儿舞蹈的教育与作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2-54.
[3]武欣.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课程的改革[J].戏剧之家,2020(02):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