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李萍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李萍
[导读] 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四川省彭州市北城小学 李萍

摘要: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这一方面上,应与高效教学相匹配,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运算能力的基础上,懂得公式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能创立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知识极为重要,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运算训练的机会,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运算能力不强的原因探究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很难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在课堂内使用的方法对学生的吸引能力不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运算方法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意识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不利于学生探索数学学习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消极情绪和怠慢意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较弱。
        (二)运算技巧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增强运算能力,但实际对运算技巧的讲解不足,学生主要硬性完成计算,使计算过程枯燥、复杂、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运算思路,难以掌握运算规律,进而难以找到正确的运算方法。因此,逐步降低学生的计算热情,学生运算能力逐步降低,丧失运算信心,在运算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较弱,阻碍了教师在课堂内对运算技巧的讲解,致使小学数学的运算课堂呈现恶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效率逐步降低。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立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解《加法法则》这一知识点时,其中讲到“加法结合律”时,我给学生创立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今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想买早饭吃,老师身上没钱,只买了一杯豆浆,一个油条和一块馒头。如果一杯豆浆需要2元,油条需要1.5元,馒头需要1元。大家想一下如果老师先给老板豆浆加油条的钱,再付馒头的钱和先付馒头加油条的钱,再付豆浆的钱,这两种支付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我再引入《加法法则》的教学知识点,整个课堂相比以往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通过创设生活式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数学运算生活化,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生活式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提升。



        (二)生活应用,形成素养
        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如,假期一家人出门旅行,如何选择最佳路线、设计旅行方案、安排食宿等等,这些都要用到数学知识;还有就是对比和分析数学数据,选择最优化方案,其中也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数字知识的思考,体现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运算素养。在数学训练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道试题:服装厂要制作120套西装,其中上衣总计用了192米毛料,裤子用去132米毛料,那么,一套西服中每件上衣比每条裤子多用多少米毛料?(192-132)÷120=0.5(米)。借助于数学练习题,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发展自身数学计算能力,形成数学运算素养。
        (三)契合思想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加法交换律”时,先给出他们一个教学情境,家离校门100米,校门离食堂200米,那么从家走到校门再走到食堂和从食堂走到校门再走到家的距离一样吗?这个模型我在黑板上用直线给他们画出来了。学生给出了确切的答复之后,我会在黑板的旁边写出100+200=200+100的公式,然后再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知识点。经此,可以将数学知识点渗透于生活实例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切身体验数学运算与生活的紧密程度。
        (四)纠正思维误区,积攒运算经验
        在教学“运算律”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经常出现的运算错例,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纠正思维误区。如在计算算式25×24×125时,部分学生知道可以将24分为6×4,但在实际计算中把原式写成25×6+4×125,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在运算中,混淆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深入分析便可以发现,学生尚未真正把握运算律的结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符号,避免外在结构导致运算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运算律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思考与纠正,才能积攒大量的运算经验,提升运算准确性与运算能力。
        (五)互助式学习,促进知识吸收
        在数学运算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式的探讨学习方法同样可以引导向教学核心。小学期间的数学教育,学到的公式定理不算多,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将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把它们搬出来一起分享学习也可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增强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之,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用的比重很大。只有不断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能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理解,促进运算素养的形成,从而夯实个体数学运算基础,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云.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培养对策解析[J].天津教育,2019(36):34-35.
[2]胡云龙.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35):138.
[3]杨芳.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