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王莹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王莹
[导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目标。

榆林市第九小学  王莹   719000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目标。因此,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看,特别是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小学核心素养,并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构建审美素质、提高思维品质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水平,教师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识转移水平、教学指导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关注未来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构成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欣赏和理解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不能制约学生的发展。在发展变化的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学生成长的过程来传播自己的思想,虽然小学语文知识相对简单,但也需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小学生首先要掌握相关的内容和思维方式教师要掌握核心素养的训练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文学科的理解教学,重视语文学科建设。教师在使学生熟悉汉字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目标
        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思考中,我国习惯于用分数来衡量人的能力和素养,从教师的认知角度来看,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在教学中分数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相反,过度关注分数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2、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不可否认的主体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习惯、偏好、想法、思维方式都应当充分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使学生真正能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但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对教育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
        3、教师缺乏素养
        个人素质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个人本身,而且还取决于外部的影响。教师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教师习惯于领导教学,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素养的方面,仅单方面要求学生。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明确核心素养的地位
        无论是听说读写能力,还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想象力,这些素质都会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果,唯一的途径是提高素养。实施素养是多方面的,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必须有针对性,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对话能力和讨论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用猜谜游戏或拼写训练等不同的指导方法可以产生理想的结果,但目标应该是提高核心素养。
        2、坚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很难通过采取统一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教学节奏容易分离,不能跟上教学进度,为了满足学生素养的需要,教师必须坚持“提高素养”的观念和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活动。


例如素养不足的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分配在课堂上的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密集的写作团队,注重写作训练的任务,如模仿、连续性训练等;口语表达能力不足的的学生可以统一安排到同一间教室,安排与口语相关的任务,即使学生发音或用词存在问题,也可以慢慢在环境中得到改善。
        3、强化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是影响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认知结构的最大主导者之一,其认知结构主要表现为模仿性和重复性,教师素养往往会影响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如果教师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就必须从自己做起,养成日常阅读、写作等习惯,一定要有进取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和态度,使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打破局限性
        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仅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打破局限性,使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例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选择晴天课后,选择安静的环境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播放轻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情绪,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多读书,多收获。
        5、做好心理准备
        所有的素养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基础上的,只有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思维态度,才能真正实现更大的进步。因此,在学生教学工作中,学校应进一步开展语文教师的心理训练,帮助教师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使教师更加熟练掌握教学技巧,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中,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6、开发学生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经常产生奇想,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基本取向。例如,在教学中借助《小壁虎借尾巴》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阅读材料,然后学生们会想,为什么壁虎需要借用燕尾和水牛的尾巴,为什么它的尾巴会自己长,学生们自主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分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从而拓展和升华中心思想。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和提升。
        7、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虽然小学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重点,但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引导他们走向美学,使学生得到多样性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审美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古代诗词,让学生们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学表现,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和指导。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以创新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互促进和融合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和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们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总之,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对学生们的能力发展有直接影响,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以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5.
[2]朱纯洁.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2):48-49.
[3]梁雄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31-32.
[4]宋国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