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个性课程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刘丁瑞
[导读] 随着我国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美育在此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川成都高新区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刘丁瑞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美育在此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变革,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在一定程上拓宽了学生对新事物、新方法的认识,水彩作为一种操作性强、效果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探究。
关键词:水彩;水彩技法;美术素养
        学生对水彩这一表现形式是喜爱的,因为水彩这一表现形式跟孩子们的关系很贴近,在他们阅读的很多绘本里面都有水彩画的影子,这种透明、轻快、活泼的表现形式很适合小学阶段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是我本身这几年一直在对水彩这一表现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对水彩的特性和表现技法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很容易带学生入门,再加上它的可操作性较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水彩课程也容易接受。
        一、深入分析学情,选择合适的水彩技法进行学习和运用。
        初期的研究比较具体,因为主要是针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进行水彩画的探究,对他们来说水彩画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首先是要对水彩画这一表现形式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比如:什么是水彩画?水彩画有什么特点,和水粉画、油画有什么区别?水彩画该用什么纸?水彩颜料有什么特点?用什么笔比较合适?水彩画该怎么画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一开始接触水彩画是遇到的问题,在学习的前两次课我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了介绍和示范,但技法的介绍则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成。
        二、循序渐进,学习水彩的基本表现方法。
        对于水彩的基本技法,从运用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湿画法和干画法。由于湿画法对水的掌握要求较高,多运用于成人的绘画表现,对低段的孩子来讲,湿画法表现不易掌控水分的运用,很容易消磨孩子对水彩的兴趣,所以在学期的探究中先前主要是以干画法为主,同时结合线条的运用,采用钢笔淡彩(先勾线后填色)的方式进行。对于中年级的孩子,也尝试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相结合的形式就行表现,清楚水彩不是单指透明水彩,水粉其实也就是不透明水彩。
        在进行了前期的基础表现方法的学习之后,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对中年级已经完成的水彩作品进行了在创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不时地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名家名作的学习和部分水彩的特殊肌理效果的制作,比如:撒盐、喷水、覆膜、压印等,再结合创作完成作品。
        三、落实课堂,总结经验,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继续探究。



        (一)落实课堂,加强写生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若没有观察发现,拓宽认识,思维、创造就无从谈起,艺术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正是如此。我在学期的教学当中,融入了写生的课程,考虑到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写生,所以我们就以校园内的自己喜欢的植物就行写生。孩子们的第一次在校内写生很是激动,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能够抓住描绘对象的特点,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表现。写生完成后,还让孩子们添加了丰富的想象。
        (二)注重评价,启发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我们通过小组评价、班级展评、校级展示或者参加各类有意义的比赛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让孩子们得到肯定。落实每节课堂至关重要,我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启发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树立学习自信心。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有情节、有故事,天马行空,他们自由的、纯真的、甚至有些浪漫的创作时时都感染着我,现在我能真实体会到毕加索为什么当年会向孩子们学习绘画了,因为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创造能力,只等我们细细发现。
        (三)总结经验,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继续探究。
        当孩子们完成了前期的半临摹半创作的形式后,接下来将要针对的是创作表现,需要在有限资料的情况下创作出作品,同时我也在多方面进行的发掘,尽量结合我们的名族文化传统及特色,结合水彩这种形式进行表现,另外打算后期的尝试去掉使用勾线笔勾勒轮廓这一步,因为过硬的线条致使画面呆板,在初形画好的基础上直接用水彩进行点、线、面的表现,避免过多的线条干扰,寻找既能展现儿童本身特色的自由和自然的艺术效果。
        加强学科之间的学习、合作,通过更好地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学期进行同语文、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了以蝴蝶作为主线的《蝶舞》进行了学科的融合,美术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们通过前期在科学课中学到的关于蝴蝶的结构、习性等知识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有效的运用,再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再通过音乐课的听觉洗礼,一只小小的蝴蝶,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感觉等多方位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力量,也明确“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小知识都蕴含了人类丰富的智慧。
        绘画作为孩子们的第二语言,它并不是个别儿童天才的专有能力,而是所有孩子都具备、都能表现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绘画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重要方面和手段,只要我们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给与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就一定会有所提高,方法也是多样的,但需要不断学习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