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陈春艳
[导读]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中心小学校  陈春艳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就要与新课标同行,要结合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抓住身边的事物,进行说的训练,进行写的训练,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它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提起写作文,多数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怕写,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痛苦的事。因此,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帮助学生攻克这道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的作文素质就会稳步提高,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起色。那么,小学生作文畏难心理调适该从何入手?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浅谈几点做法:
        一、丰富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如果让学生整天呆在教室里,教师只重视写法,学生势必兴趣缺乏,言之无物,诉之无情,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思想压力增大了,未写先怵,就形成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对作文概念的理解上必须在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的同时,应该丰富学生的生活,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积极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
        二、指导学生,使学生有米可吹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我就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大蒜,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养两条金鱼,定时喂食。空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看看大蒜有没有发芽了,逗逗小蝌蚪,喂喂金鱼,让学生提高观察的兴趣,并随时指导观察方法。过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果不其然,很多学生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蝌蚪的样子,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有的学生详细记载了大蒜从种下到发芽经历了几天时间,叶子颜色的深浅变化。还有的学生是这样写金鱼的:我给金鱼起了个名字。一条叫水泡眼,因为它的一对眼睛就像两个大水泡一样鼓鼓的。另一条叫黄金衣,因为它全身披着金黄的鳞片。两条金鱼成天摆着扇形的大尾巴在鱼缸里悠闲地游来游去。……正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三.打好基础,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促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情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四、从实际出发,不揠苗助长  
        小学生作文属于起步范畴,属于习作、练笔性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从一年级开始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直到六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拔高要求,否则,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揠苗助长之嫌,学生对作文也会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呢?一是选择作文题目时,从实际出发。作文题目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并且有新意,不老套,让学生一看就喜欢。二是讲评作文时从实际出发。讲评作文眼光不可过高,把目光集中在少数几篇好作文上。要多讲评中下水平的作文,甚至要多鼓励那些虽题材不新颖、寓意不深刻,但语句还算通顺、进步幅度大的作文。这样能让学生看到希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写作文,也会写作文。  
        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当你去完成一件你很不乐意做的事时,你会觉得这件事很难。小学生完成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在毫无热情的情况下去完成“任务式的作文”时,作文的难度相对就加大了。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是十分有效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师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强化兴趣教学。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能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次作文课,我带学生到小花坛观察花卉,雨后的各色花朵娇嫩欲滴,一尘不染,与同学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相得益彰,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十分惹人喜爱。此种美景,深深地打动着同学们的心,又因身临其境,作文起来自然热情高涨,不仅完成得快,而且语句也生动,内容也充实。二是在命题上做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命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反之,一个平淡无奇、老套呆板的题目会令学生热情骤减。如有一次,写作一篇以“班长”为内容的作文。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事先命好题,而是鼓动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对班长的了解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学生倍感亲切,兴趣大增。
        总之,学生作文的热情高了,难关也就不难了。只要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养成动笔的习惯,积累一些素材,学会一些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有了基础,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话齐放,习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