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胡媛媛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让学生去听老师讲课,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果只是让学生去听教师的讲解,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也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那么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因此教师要思考怎样调动初中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怎样让初中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中学   胡媛媛   3016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让学生去听老师讲课,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果只是让学生去听教师的讲解,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也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那么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因此教师要思考怎样调动初中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怎样让初中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对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初中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教师不妨可以将这个特点作为教学研究的依据,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动手操作
        新时代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展开探索。实际上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关注学生在数学兴趣、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是这些目标的达成光依靠教师一个人的努力是肯定不行的,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行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保持着主动的教与学的态度,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本研究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上探索学生主动性激发的策略。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新课讲解之前教师不一定要通过一些视频或者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 一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画图、制作等方式来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动手操作与视频图片相比,更加有意义,因为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看视频不思考的信息化教学弊端[1]。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标题非常通俗易懂,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因此很多学生认为本节课实际上就是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特点。基于学生的猜测教师要求学生即刻动笔,画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三角形,并且利用刻度尺测量三角形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在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画出了最简单的锐角三角形,有的学生画出了钝角三角形,还有的学生画出了直角三角形。同时学生也测量了每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教师统计学生的画图和测量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所画出的某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相等,还有的学生所画出的三角形只有两个边长相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三角形的边长会出现相等的情况呢?这些特殊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还有其他的特点吗?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长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都想探索一下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特点。
        本次研究教师在新课讲授之前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和测量,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实际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再结合教师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转向了新知识开始对新知识和新问题进行思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识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首先会一五一十的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听和记笔记的方式来理解,随后再给出几道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去学习,最后教师再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点评,整个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来讲比较机械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2]。因此教师可以转变新课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来理解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教师需要将全等三角形的五种证明方法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至少要能够运用这五种证明方法解决最简单的题目。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问题,教师设计了借助小塑料棒拼接三角形的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塑料棒,根据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拼接出一对全等三角形。比如“边角边”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两对长度一样的小塑料棒,分为两组,每一组拼接成一个角,并且要保证两个组所拼接的角的大小要一样,这样一来不仅这两个角的大小一样,而且这两个角的对边也是相等的。最后学生会发现如果要再添加一根塑料棒使其变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两个角所添加的塑料棒的长度也是一样的。
        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来学习并理解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学的形式比较新颖有创意,所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游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时间过去一半的时候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这是因为教师所讲的知识太复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组织不活跃所造成[3]。因为初中性格比较活泼,不喜欢长时间的坐在教室听课,所以在课堂进行到一半以后难免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游戏,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讲授:《整式的乘法》这节课时,本节课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整式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法则。实际上运算对学生来讲并不是很难,但是运算必须要仔细和细心,在学习运算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练习,这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很枯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比如“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游戏界面上有一位警察同时也有一位小偷,学生需要完成游戏界面上的整式的乘法算式题,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将计算的结果输入其中,只有计算正确和输入正确才能够让警察向前奔跑,否则警察是不会先前运动的。
        教学游戏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比较大,游戏的完成也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设计游戏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四、结语
        数学在初中教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建平.以学定教,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数学,2020(22):83-84.
[2]梁金发.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7):78-79.
[3]于晨丽.新时代背景下将数学实验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J].试题与研究,2020(29):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