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施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杨李海
[导读] 科学探究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也是新课改教学开展的有效方法。

云南保山龙陵县第四中学     杨李海    678307 

摘要:科学探究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也是新课改教学开展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的实践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指导的效果,并保证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认识,使学习方法得到建立。教师应从科学探究的路程出发,以探究意识的激发、探究氛围的建立、科学性的知识认识、科学探究意识的养成为具体的方法,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实施,也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有效的指导,有生物学习综合能力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实施方法
        前言: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的开展都是以生物知识为核心,方式和方法上关注知识的获取和解答,没有展现出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学生也就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教学的目标发生了改变,科学探究成为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做教学结构上的调整,从学生的想法和认识出发,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的设计,以这对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做完善,以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理解,能够随着知识的获取,进行科学探究,保证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保证自主学习的参与
        自主学习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但是受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影响,一些学生无法参与其中,都是跟随整体性的学习做被动理解,缺乏自主理解的认识,所以生物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建立。科学探究实施让教学有了自主学习的流程,可以分步骤、分阶段的引导学习探究,可以学习参与,实现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1]。
        (二)提升生物素养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实施还能让素养认识转为能力,因为有实践的学习过程,并有知识理解认识的带动,生物知识学习也就与科学探究有了融合,理性思维、生命观念都能在有效知识学习理解下得到成长。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方法
        (一)以实践应用激发探究意识
        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实践需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因此,生物教师需要针对生物知识学习做探究意识的激发,推动学生的生物知识科学探究理解。而在激发的方法上要关注初中生的兴趣喜好,以及生物科学性的认识,让意识的建立有具体的方向。可以从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展示出发,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既做兴趣引导,也呈现科学探究的方向[2]。比如在《消化和吸收》课堂教学中,就以食物怎样变成人体成长和活动所需的各种能量为例子做科普介绍,并揭穿一些生活中的虚假广告,以此可以使学生对于消化和吸收产生学习的意愿,并得到科学性的理解和分析方向,具体的生活内容也树立了探究的方向,对探究意识进行了全面地激发,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见解表达建立探究氛围
        科学探究需要有意识和探究方向的建立,也要有自身的科学见解,这样在探究中才会有科学思考和验证,否则只是接受知识,也就没有科学探究的具体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生物知识的见解认识,以让不同的认识提供不同的思路,形成科学探究对比分析的思路,也让见解表达保证学生的深度思考,建立探究学习的氛围。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中的见解表达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自主性的理解认识表达,二是科学讨论的分析和探索[3]。比如,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中,就让学生做概念上的理解惹事表达,然后再以具体的行为分析作为讨论的内容,以让学生有探究思考的过程,在参与实践中建立正确的理解认识。教师在其中的教学方式应采取开放和鼓励,建立一个自主理解和互动探究的氛围,保证科学探究的开展有认知上的参与和思考。
        (三)以实验验证引导科学认识
        科学探究必须有实验的验证,这是科学知识探究的必要过程,在初中课程中的实现也就以实验教学为主,引导科学认识,思考个人认识与实验的差异。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主实验的方法,组织学生去进行实验设计,然后做个人想法和认识的验证,最后达成以实验结果为理论依据的知识认识,让科学探究得到有效落实。比如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和认识设计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内容和结论猜想,然后提供实验室的支持,让学生去做实验探究,验证自身的认识,最后进行论证性的分析,保证科学探究思想的建立,也促进光合作用知识的有效理解。实验验证的开展保证了学生生物认识的探究过程,可以推动自主性的分析和实践,保证素养的效果。
        (四)以总结讨论促进意识养成
        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目标上要能够促进意识的养成,也就是让学生有科学素养的建立,培养正确看待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理论的方法,促进科学素质的成长。对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开展总结讨论,充分应用学生的科学探究理解,让教学的开展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促进自主总结和论点分析比如在《激素调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整体知识的总结性发言,然后由其他学生做补足或者提出异议,以学生的理解认识作为核心建立课程知识的内容。而对于异议则开展讨论分析,以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总结让学生有了参与的方式和方法,也让科学探究有了具体的内容,可以促进科学探究意识的养成。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践开展可以保证学生的自主认识得到发挥,个人认识有所完善,不仅培养了生物素养,也促进生物学习方法和科学意识的建立。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科学探究会呈现出认识上的差异性,教师要利用这种差异,保证科学探究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在教学评价上将科学探究作为一个项目,使学生重视科学探究,能够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逄焕香.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8):94-96.
[2]姚玉香.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6):124-126.
[3]刘晟.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提升科学探究素养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0(2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