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宗玉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李宗玉
[导读] 对小学生而言,其理解、认知能力有限,要想理解、明白一些事物有一定的难度。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棋坪九年一贯制学校 李宗玉

摘要:对小学生而言,其理解、认知能力有限,要想理解、明白一些事物有一定的难度。若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语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喜欢上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新课标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就是掌握语文阅读能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阅读的有益书籍越多,获得的知识会越多。可见,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从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中,笔者总结一些出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若是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所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自身感兴趣了,才会全身心投入进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思考事物也只会看表面现象,对于具备吸引力的事物会感兴趣,反之则不然。因此,在进行课文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生动有趣的课文学生会非常喜欢,而枯燥乏味的课文学生不但不喜欢阅读,反而还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阅读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特征,使阅读内容既有趣又有深度,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融入其中展开深入阅读,并在他们心底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二、加强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阅读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此时更应充分发挥引导指挥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启蒙和初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天性活泼,爱玩闹,学习的专注度和自律度都不够高,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引导性的帮助和建议。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挑选一批科学、合理、适当的阅读素材;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外阅读的摘抄和素材积累。



        三、多媒体教学,延伸课堂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越发成熟,对于语文课堂的一个裨益便是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便是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在对世事的感悟中拥有自己的观念,同时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和看待问题。笔者在讲解课文《江姐》时,便灵活运用了多媒体,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在上课之前,我先为学生讲解了江姐其人,随着分析了《红岩》这本书的成书背景。尔后,我通过影视、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呈现了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如《长征》、《1949》、《朝鲜战争》等,为学生讲解那个时代的不容易,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勤劳奋斗的思想。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中华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都有其长处和精华,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化典籍时,要学会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内部进行阅读,只有对文字真正热爱,才能让学生最有效率地完成阅读,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最好步骤。所以阅读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固定的阅读任务,还要在这些阅读任务中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由学生被动式阅读到学生自发主动地阅读,有兴趣地阅读,这才是阅读的最好的办法。阅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在于文字美,第二层在于阅读带来的意境美,第三层在于阅读带来的思想美。学生不仅要理解阅读的意义和阅读的内容,还要从中感受到阅读的美感,真正发自内心地阅读。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时,可以提倡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将阅读片段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叙事手法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文提供帮助。学生也可以采取阅读中获得的描写方法及记叙文写作的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通过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导,以及一定的写作方式指导,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创作出一篇完美的文章。可以说,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意义重大。
        五、完善阅读教学评价,培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客观评价,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多鼓励和认可,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尽量减少过于严厉的批评,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表现和效果,及时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阅读教学的优化改进,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总之,阅读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小学语文教师有善于发现和挖掘,要循循善诱、由易到难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最基础的阅读理解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不断阅读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11):60.
[2]周振勤.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6):59-60.
[3]刁长影.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8,9(0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