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分析 蔡纯洁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蔡纯洁
[导读]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蔡纯洁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其通过知识与生活经历的整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加实用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想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等,作为教学方案整改依据,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
        引言
        在进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帮助他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一、生活化教学内涵
        数学知识具备严密的逻辑系统,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阶段。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中,基础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其实生活化教学也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活要素实施,在具体教学阶段中表现出生活元素,使生活和教学的距离更近,从而实现实践应用同学习知识的有效融合。生活化教学最早是杜威提出。学校也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因此教育也是经验的改良以及重新架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方法,从生活中吸纳经验教训,提升学生兴趣,最终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定属于未来教学发展的总体导向。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一)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以此促使小学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数学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足以促使其自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小学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以此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这样才能更快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情境:某蛋糕店推出一款新出的蛋糕,为了促使更多的顾客可以品尝到这一新出的蛋糕,蛋糕店老板决定将蛋糕分成小块售卖。


老板将新出的大蛋糕平均分成了8等份,第一个进店的顾客买了其中1份,第二个顾客买了其中2份,那么这两个顾客一共买了蛋糕的多少,还剩下多少呢?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促使其懂得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理解
        通过在课上培养班级成员的解题能力也是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方式.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有很多。在解决这类型的问题时,通常需要非常多的数据作为例子。为此,教师可以选择用班级成员的体检表与这部分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深化他们的理解。在体检表中,能够看到班级成员的身高与体重还有一些基础体育项目的成绩。首先以身高为例,每8个人为一组,这样的分组不会让学生有太大的运算量,在可以接受运算的前提下掌握不同数据的分析情况。要想系统地观察数据,首先要明确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值: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在课上,教师可以以任意一组的身高为例,分别计算出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数值,通过观察教师的计算方法,总结这些数值的特点。之后用八个小组的平均数绘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观察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万千世界中,处处都有形式各异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要学内容预习的情况,让他们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如《除法》的学习中,我们就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除法的理解,有学生会谈到幼儿园时候老师分糖果的事件,有同学会谈到过年奶奶给几个孙辈发红包的事情。当然,有学生会从教材的“农村新貌”获得启示,谈自己的爸爸在工厂做工的事情,算算父母一天挣多少钱等等。这样的生活都含有除法问题,学生在关注生活中就已经对除法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只要我们老师在新学内容之前,重视要求和指导学生利用比较熟悉的事物提取数学信息,形象地感知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就会在生活体验的感受中形成思考,生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情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来源于实际生活,更加高于实际生活,将服务社会作为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也给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带来全新的动力和挑战。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核心,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学习以及生活感知取得更加充分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我国教育的良性进步以及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2019(12):95.
[2]于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91.
[3]程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9(12):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