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谭桂英
[导读] 绘本阅读教学就是充分借助于儿童绘本图文结合、适合低龄学生阅读的特点,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广西省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中心校     谭桂英   547306 

摘要:绘本阅读教学就是充分借助于儿童绘本图文结合、适合低龄学生阅读的特点,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
        引言
        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绘本阅读教学通过对绘本的有效使用,将各种精美的图画与简单的问题相结合,形成趣味阅读的教学模式,使阅读与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绘本阅读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阅读兴趣
        绘本以图表形式呈现阅读内容,简化复杂的阅读内容,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较低,面对大量的课文,无法理解课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认为阅读就是读书,读通顺就好,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仔细研究。为了转变学生的这一阅读现状,教师可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学生天生就是阅读图表的小能手,在绘本阅读中,即使遇到不懂的字,只要借助旁边的图片理解全文大意,就能提高阅读效率。
        (二)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阅读能力
        学生的识字量不等同于其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如果缺乏阅读能力,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和分析,那么就算能看懂每一个字词,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用绘本阅读教学则能非常好地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不认识的字、不熟悉的词,放进图文中,然后将作者的思想感情清晰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看到。这样经过不断的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和分析文字要表达的意思,在日常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续的认知过程。人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经常出现的人格特质――观察能力。而绘本是其重要培养载体。绘本材料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促使学生积极、认真、深入地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画作和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观察力被这种人格化的表现充分调动起来,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和持续性。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贴近生活,精选绘本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大部分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贴近生活的绘本,在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意见,以此来保证自身所选的绘本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绘本阅读之中。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相仿的主人公绘本,通过拟人化小动物及同龄人的分析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些绘本中所出现的各类情节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陌生感,让学生在个人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引导下实现自主阅读。例如,《一颗超级顽固的牙》这一绘本主要是讲述小主人公想尽办法来拔掉自己牙齿的故事,这一绘本中的具体内容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自己的经历非常相似,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阅读,并产生更多的阅读欲望及阅读兴趣。
        (二)扩展绘本内容,培养学生创作思维
        当今社会,创新是永恒的话题,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只有敢于想象才能实现创新。在小学的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图画书阅读内容的扩大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综合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基础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小魔怪要上学》绘本中,小恶魔喜欢孩子,父母喜欢吃人。小恶魔学会学习后,他改变了家庭,父母不再吃人。读完历史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继续写历史,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创造性能力。
        (三)采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开展《小壁虎借尾巴》的阅读课堂时,为了充分展示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师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场景。如在介绍小猴子的尾巴时,教师可先只露出尾巴的部分,让小学生来讨论和猜测。在学生对比绘本上的图片认出猴子之后,教师再将整张图片放出来,并且搭配一定的动画视频和纪录片片段,拓展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猴子的尾巴的认识。而其他小动物尾巴的讲解也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在阅读绘本中的故事和教材中的故事时,教师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猜动物,持续激发小学生对于绘本阅读和教材阅读的好奇和兴趣,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精心选择绘本,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重要原则,保障自身所选择的绘本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体现整个绘本阅读教学的一致性及可持续性,教师还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着眼点,积极丰富阅读内容及阅读形式,通过情节猜想及引导来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保证小学生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王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家长,2019(36):127.
[2]刘旭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19(34):11+13.
[3]王桂林.浅谈绘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中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