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理性精神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智慧追求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刘桂香
[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   刘桂香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理性精神、智慧教学;
        理性精神是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 能够运用马哲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能够做出理性地解释和判断。在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追求智慧教学, 注重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探索、批判、淡定和反思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主题探究, 培养探索精神
      哥白尼曾言:人的天职是探索真理。对学生而言, 探索是学习的重要手段, 缺乏探索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看待问题时只看到表面, 人云亦云。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适当引申, 确定一个相关的主题,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教材中“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部分时, 可以“探究黄河受到污染的原因”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当学生被问及黄河受到污染的原因时, 有学生回答是环境遭到破坏,水资源受到了污染……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 但都没有触及真正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探索导致黄河受污染的真正原因, 然后在下次课堂再次进行讨论。经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认真研究,学生开始了解黄河受污染的真正原因:化工、食品、造纸等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是导致黄河污染的主要因素,生活废水的不合理排放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曾经回答的原因都是人的不正当行为造成生态失衡之后的表现, 不是导致黄河污染的真正原因。
      在上面的案例中,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 探索黄河受污染的真正原因, 深刻意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 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探索精神, 能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有足够的热情和精力, 追求真理, 看透本质。
      二、辩证思维, 培养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是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敢于突破传统, 挑战权威, 才能有所创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 打破原有规则, 不断进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突破原有的观点, 从多方面, 多角度分析事物, 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教材中“感受科技创新”部分的内容时, 学生了解到,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是, 也有很多人对此产生质疑,因为科学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教师可以把这个观点带进课堂,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从多角度看待科技的发展。在发言过程中, 有学生提到, 科技使我们的交通、交流都更加便利, 使我们的生活不断有质的飞跃, 科技并没有给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也有学生提到, 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掠夺、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超级细菌出现等现象都是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新问题。讨论中,学生从多方面讨论了科技的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最终得出结论:不能一味追求科技的进步而忽视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不能只看到科技造成的弊端而否定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在探讨过程中, 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 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的考虑, 在观点的交流碰撞中, 学生对科技的认知更加全面。教师引导学生在辩证思维的运用过程中, 逐渐改变看问题的盲从性和片面性, 促进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
      三、调节情绪, 培养淡定精神
      理性精神的含义在肯定“淡定、冷静、客观”等积极词语的同时, 也否定了“冲动、情绪化”等消极词语。对于初中生来说, 他们的心性还不够成熟, 容易由于一时的冲动和不理智, 在面对问题时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需要教师用合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 进行合理的宣泄和表达, 培养淡定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部分的内容时, 我向学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日本政府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一事导致了国人的愤怒和不满, 很多城市举行了示威游行, 在冲动之下, 部分地区的公民对当地的日系产品进行了抢砸, 给店主、车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虽然打着爱国的名义, 但他们为了表达不满, 宣泄怒火所做出的行为却伤害了自己的同胞。假如在开始行动之前, 抢砸者能认真地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时, 或许就会冷静下来, 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宣泄。调节消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在做出具体行动之前进行冷静的思考, 考虑自己行事的后果和当前问题的解决办法, 等待情绪有所缓和。当情绪激烈到不能冷静思考时, 可以强迫自己通过深呼吸、数数字的方法平静下来, 之后再寻找解决办法。另外, 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进行合理的宣泄, 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
      学生在上述事例中看到盲目宣泄情绪造成的严重后果, 明白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并且教师适时传授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有助于学生学会控制情绪,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如勾践、海伦凯勒等正面的例子, 帮助学生磨炼心性, 培养淡定精神。
      四、整理错题, 培养反思精神
      反思是认识真理的高级形式。反思能帮助人们及时查找不足之处, 形成更加全面的自我认知, 而理性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会反思。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针对平时所做的习题、试卷当中的错误进行整理, 反思错误的原因, 逐渐形成反思的习惯, 培养反思精神。
      以材料分析题为例, 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考虑方向单一, 不能打开自己的思路, 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教师可以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整合, 在某次课上进行专门讲解。一个材料中讲述了某市将市内路边的垃圾桶全部换成了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 题目中请学生回答把垃圾进行分类的意义, 正确答案应该是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作答, 并且要进行拓展, 说出此举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但是学生进行回答时, 由于试题材料提到了节约资源, 具有很明显的指向性,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考虑的答题方向较为单一, 故而大部分学生都只针对资源的节约展开阐述而忽略了垃圾分类回收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也有一些学生提到了环境保护但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拓展。教师为学生讲解正确答案之后, 开始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对比自己所答, 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答题时的错误:没有展开思路, 被题目明确的指向性所限制, 导致题目的回答不够全面。
      理性精神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判断, 体现了一个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要结合课本, 灵活多变, 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使学生主动探索、敢于批判、学会淡定、及时反思, 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合格公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