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校教育共同体”有效沟通与协作的途径和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史丽华
[导读]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家校教育的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在全民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下,农村小学在家校教育的沟通合作互动上,更有其特殊性

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城西小学 史丽华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家校教育的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在全民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下,农村小学在家校教育的沟通合作互动上,更有其特殊性,我们从学校与家庭、班级与家庭、教师与家庭的三个层面,从家长教育、线上家访、书面沟通、家长委员会的四个方面进行探究,拓宽了家校有效沟通合作的渠道,农村小学“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有效沟通与协作的途径与方法探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创新之处:
        (一)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沟通与协作中先要做好正确应对沟通问题
        1.先把应对家校共育的态度和行动放在首位。学校和家庭更是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教育孩子要强于自律,感恩他律,必须按照科学方法和政府要求做到。因为自律和他律都是目前应对疫情最有必要的素养,是关系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最有责任心的行为方式
        2.我们通过线上平台可以向学生和家长推送一些教育案例,提醒家长和学生一定要从权威的渠道去了解教育孩子的相关资讯。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家庭和学校共同与孩子们交流与探讨,家校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就是最好的应对和战胜沟通障碍的有力武器和保证。
        3.面对沟通中的问题,关键时刻,学校和家庭高度坚强、思想高度统一、做法高度一致,学校在不断的部署、与家庭沟通,家庭在不断的交流与行动、与学校配合,这就是静悄悄的教育。
        (二)从学校沟通的层面来说,重点做两个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是关爱教师。家校沟通谁来做?一个是校长,校长是做宏观上的观念的引领和心态的赋能,另一个就是我们的教师。
        2.要引导教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教师要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要让自己做到摒弃急躁平心静气,坚定信念,只有教师自己认同家校共育的力量,进而才能与家长和学生沟通交流时才能更好地他们传递正能量。
        (三)我们学校还要做好适时开展线上线下的家校教育的沟通互动活动,可以多种创新的形式开展
        1.采用最朴素也最真诚的方式,定期向学生及家长写一封信,及时的安抚学生和家长的焦虑的心,传递温暖的话语和温情的力量,体现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沟通温度。
        2.通过有效的沟通协助家长帮助学生在家里做好合理的安排,有规律的作息,适时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校外辅导等一些聚集性的活动。
        3.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就是在亲子共同学习中自然而然的完成的。


身为父母,身为老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在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这是家校教育共同体的使命,我们要协同告诉孩子,每个阶段都有其使命和意义。家校共育沟通中不能只强调学习和作业,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带给家长亲子共学共成长的机遇,学校要引导和协助家庭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四)创新线上家校互动沟通的载体和形式
        每个班的微信交流群,学校开展的微信公众号 ,以及美篇的推送,钉钉群、QQ群、云视讯、快手抖音直播以及录制的微视频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沟通载体和形式 也是非常适合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来开展和实施的。
        针对农村小学现状,开拓创新,构建有效的家校共同体有效沟通协作合力育人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家校沟通合作方式,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在沟通合作过程中家长被动多于主动,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家长听”,这是一种单向的家校沟通行为。
        有效的家校沟通合作模式是要实现沟通合作的双向,要由原来的指导模式转为平等交流模式。适时地发挥家长委员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家长积极参与家校沟通互动,用心做,负责做,创新做,用平等交流互动互通模式做好家校沟通协作工作,进而家校共同体携手同行,全方位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2020年11月24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