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有效性探析 马晨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马晨雨
[导读] 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散文诗歌等,但是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掌握程度也仅限于能说会背而已。

赤壁市赵李桥镇中学  马晨雨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散文诗歌等,但是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掌握程度也仅限于能说会背而已。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对文化宝藏和民族自信心的重视,诗歌教学的优先级和重视程度被放在整个语文教学大纲的突出位置。本文就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有效性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改变固有观念对诗歌的轻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向往和探索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性;探究
        我国是诗词歌赋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烁的瑰宝,诗歌以精炼的语句描绘了生动的场景、浓缩了深远的意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朱光潜先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诗歌:“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而相较于古典诗词严格的平仄韵脚和高度简练的语句,现代诗歌的自由度更高,也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其创作背景更接近当代,方便学生理解和产生共鸣,让学生通过有效学习现代诗歌这一点来纵览语文乃至中华文化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1.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爱好和兴趣,这是一切的基础和前提,培养良好的兴趣可以让后续的教学事半功倍;二是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类型,做到有感情的通读全文,对于其中优美的词句可以摘录和背诵;三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赏析能力,单纯背诵诗歌只会扼杀诗歌的灵性,要让诗歌学习活过来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不同的角度赏析每一篇诗文。诗歌是历史的缩影,学生要学会回到当时的创作背景去理解作品的含义,体味作品在历史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意义和影响,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深度;第四是现代诗歌学习的进阶层面,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阅读诗歌、体会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动力,老师应当有效引导和积极指点,使学生从仿写慢慢过渡到自我创作,运用所学习的写作知识与技巧描绘语文学习、自然风光、社会百态的无限创意。
        2.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1诗歌品读
        诗歌品读是一个需要老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以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是创设有效情境,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黄河颂》一文,即节选自光未然先生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是一篇特点鲜明、极富个人情感和充满教育意义的现代诗歌。


在教学此诗前可以先通过影音资料、图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领会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汹涌澎湃,在教学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小声地播放黄河的浪涛声作为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豪迈之情;第二步是细细品读,要让学生通读全诗并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够在脑海中重现全文描绘的场景。
        例如“高山之巅”、“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狂澜”、“哺育”、“浩浩荡荡”等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句需要反复研读、多加揣摩,才能对黄河的壮观景象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有所体悟;第三步是深入挖掘诗文蕴含的作者情感以理解字词的用意。组诗《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是家国存亡危在旦夕、抗日烽火燃遍华夏的1939年春,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赞歌,也向中华大地和华夏儿女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抗争号召,因此在学习和阅读此诗的过程中要把自己代入那个烽火连天不休的岁月,满怀磅礴的爱国激情吟诵革命烈士的不屈热血;第四步是选取诗歌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背诵,并在背诵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2学生创作
        在大量深入有趣地学习现代诗歌以后,老师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作,先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仿写,在前人的基础和模板上再加工或者改写,有一定能力以后再进行独自创作。现代诗歌的格式并不像古诗词一样标准严格,所以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无限创作可能。
        诗歌抒情的方式有借物抒情和直抒胸臆,例如九年级诗文《乡愁(余光中)》就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求而不得的遗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这些抒情方式,就身边常见的人、物、景进行写诗练习,在诗歌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在评价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评学生字词的书写规范、语句的通顺程度、情感的表达方式、立意的深度等,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范围内自由地进行练笔。
        结束语:
        现代诗歌因为创作背景距离当代较近、语言表达相对容易等优点,适合用来培养学生对诗文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读诗、品诗、背诗、写诗,在浏览我国民族文化宝殿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因此初中语文老师需要将现代诗歌教学放在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位置,从自身做起热爱现代诗歌,做好充分的教案准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品读诗歌和创作诗歌,不断提高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和乐趣性。
参考文献:
【1】周松成.“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65-65.Print.
【2】肖明钦[1,2].“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有效性初探.”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82.Prin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