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 鲁莹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鲁莹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初中生接触的网络资讯和经历的社会世故越来越多,其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肩负学业的重担,还要面临所见所闻所想带来的心理变化,甚至学业的挑战也会造成初中生心中的涟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鲁莹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初中生接触的网络资讯和经历的社会世故越来越多,其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肩负学业的重担,还要面临所见所闻所想带来的心理变化,甚至学业的挑战也会造成初中生心中的涟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初中体育课作为一门锻炼体魄、放松身心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广泛地参与,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相融合既是大势所趋,亦是天作之合。本文试析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索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教育;体育教学;途径
        健康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和生活观念的进化,健康已不仅仅是指人体机理的正常运转,也包括心理层面的乐观开朗、积极豁达。而初中阶段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善,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在遇到学业压力及一些生活琐事时容易造成心理的剧烈波动,此时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及时干预开导,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家长和老师作为陪伴学生时间最久的成年人,需要首先了解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再对症下药寻求解决之道。
        1.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压力
        1.1专业课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
        学习成绩不佳是最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和问题的导火索。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和父母、教师的期望,复杂的学业难题、课外的兴趣班将学生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透不过气来从事自己的兴趣活动,也无法找到情绪压力的发泄口,久而久之学业上的挫折就会让学生产生畏学厌学、自暴自弃、半途而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明就里的父母过多的苛责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努力学习得来的进步在父母眼中变得微不足道,学生的心理状况亮起了红灯。
        1.2和同学产生摩擦和矛盾
        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不同,由此带来的观念碰撞可能导致学生间的摩擦和矛盾,一些小摩擦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消失,也可能逐渐累积形成更大的冲突和隔阂,进而影响到学生在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如果在摩擦的初期老师不加以制止和调解,长此以往会影响班级团结友爱的氛围,造成学生形成斤斤计较、自私狭隘的性格,心理逐渐朝着阴暗面发展。
        1.3身体发育带来的困扰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年龄,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快速向成人靠拢,男生和女生逐渐出现明显的生理不同。有些老师和家长不注意这些变化或找不到方法向孩子解释这些变化,放任学生一人去面对这些成长的小疑惑和小烦恼,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不受约束,导致发育较早的孩子会被异样的目光看待,而学生本人则不知道向谁去咨询倾诉,在沉默中变得孤独、郁郁寡欢,整个人都包裹着低沉和失落的情绪。



        2.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的方法
        2.1广泛开展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常见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还可以培养学生愈挫愈勇、永不言弃、坚忍不拔的可贵品质。当学生在专业课上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郁郁寡欢时,可以让学生先投入到班集体的球赛中,暂时转移注意力避免学生钻牛角尖而越来越烦躁。通过球队间的配合和个人的进攻,自己投不进就助攻别人进球,比赛失利了就再接再厉下一次继续挑战对手,这些球场上的经验既教会了学生要勇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也告诉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寻找不同的切入点,用出其不意的思维解决困境。同学们在体育课上收获了自信、收获了成功,也能重新扬起征战专业课的风帆,在语数外等课程的学习中也思维敏捷、斗志昂扬。
        2.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应该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值得信赖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如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向老师倾诉获得老师的关怀,那么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将不复存在。老师可以主动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配合参加比赛以逐渐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的桥梁通过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老师在学生中间的信任度、受尊敬程度和亲密度,那么学生自然愿意主动向老师反映遇到的不开心的事,当老师主动询问学生近期的家校生活时也愿意如实相告。当出现考试不理想受到家长责备、和同学产生分歧摩擦的情况时,学生会主动告知老师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那么体育老师就可以通过家校连线同时开导家长和孩子,还能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望,公正合理地解决学生间的矛盾,让当事者握手言和,共创班集体合作共赢、团结友爱的氛围,处在这样的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每一个学生都能乐观开朗、与人为善,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3联合其他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室
        体育老师大多是男老师,当学生因为生理方面的问题寻求帮助时,就需要和女老师或者其他学科的老师联合起来,开办心理咨询室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例如教科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第四部分保健与卫生知识,就简单向同学们介绍了青春期保健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等,此时再联合生物老师依据每一个求助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隐私的辅导,从而让学生对人生的每一步都胸有成竹、自信开朗。
        结束语: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亚于身体健康,初中体育老师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联及互相促进的作用,主动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细节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关怀和帮助,还可以跨班级、跨学科组成教师联盟重视和关爱学生的心理情况,为学生每一天快乐校园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志胜.“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国校外教育 .(2018):17.Print.
【2】叶涛.“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当代体育科技 .(2019):77-78.Prin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