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 杨文俊 曾艳艳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杨文俊 曾艳艳
[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不只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大,还因为语文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学科,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十堰市第一中学  杨文俊 曾艳艳 442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不只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大,还因为语文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学科,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将结合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以及高洁的人格品质,十分值得中学生学习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近些年,教育部十分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积极鼓励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弘扬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高中课堂引入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彩的中国故事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精神这无疑会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在语文课堂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提高语文素质。另外,中国传统文化走入高中语文课堂,让一代一代的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内化、在内化中付诸实践,并自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2.1教师认识不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目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只是机械的让学生背诵古诗词和古文,让学生熟记典故、积累古文素材应付考试,而并没有将古诗词、古文以及重要典故背后的中国精神和文化意蕴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完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渗入课堂的意义和重要性,就无法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入,也就无法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意义。
        2.2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
        目前市面上的语文参考书很多,质量良莠不齐,但是无论编排、质量、内容如何,都是为了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学生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轻易获得知识,会过分依赖参考书,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无法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和熏陶,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很大的助推力量。



        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3.1利用多元方法渗入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最专注、最集中的时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渗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师要充分挖掘古诗词、古文以及典故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与内容相关的电影、音乐、绘画将学生带入到传统文化学习的情境中,还可以让学生主动挖掘收集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形成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情境中进行学习,在探究中收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例如,在讲授《离骚》时,可以播放屈原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经历,并较为直观的感受屈原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离骚》,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屈原的爱国、爱君、爱民之心;亦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屈原,在学生心中建立完整的屈原形象,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3.2课堂课外互动,通过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去积累、感受和内化,因此,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内的主题活动以及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外举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比赛和活动。例如,举行诗词大会和比赛;根据课堂学习的典故进行戏剧创作,举办戏剧大赛;组织演讲活动,根据课堂上学到的课文主题进行演讲等。通过各类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与比赛,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创作中、在实践中真切感受。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离骚》以及搜集到的与屈原相关的知识,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屈原形象,并以屈原为主角进行戏剧创作。可以选择一个历史片段,可以根据历史片段进行再创作,可以通过屈原之口对现代社会一些现象进行评价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形成独立思考习惯。
        结语:本文在了解了高中语文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中语文渗入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两点实践策略:利用各种方法渗入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课外互动,通过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通过在课堂上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外组织举办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7.
[2]黄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祖国》 2017年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