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教师备课需处理的几对关系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薛泽强
[导读] 近年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显然已成为我国深化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硕士在读研究生    薛泽强

摘要:近年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显然已成为我国深化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在我国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指向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实现自我终身发展与成功地融入未来生活且能够推动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那么在教师备课前需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等几对关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备课;关系
        (一)“双基目标”、“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三者关系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目标的追求由“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个过程,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与教育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这三者之间关系可以说是相互关联,螺旋递进。
        “双基”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理解与对基本技能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在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社会背景之下,我国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显著提升我国国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素养,“双基”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双基”培养目标也暴露出一些弊端。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各种情感态度。为了克服“双基目标”的不足,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既注重教师主导更注重学生主体、既注重知识习得更注重能力培养“三维目标”应运而生。表面是教育目标的变化,实质却是由机械教书向综合育人阶段的过渡,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核心素养”源于三维目标,却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深化与整合,直击育人的本质。从外延上来看,核心素养寓于三维目标中,三维目标所追求的目标更宽泛,是核心与非核心素养的集合。后来的核心素养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炼与整合出来的,核心素养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情境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整合运用,解决实际情景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总而言之,三维目标更侧重于内化,核心素养更侧重于学生的品格与能力素养的外化。
        (二)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核心素养的指导能够辐射到各个教学科目中,各学科具体素养的培养又有助于核心素养的丰盈。从育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学科教学仅仅是一种相对高效的手段与途径,而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习得各学科知识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在各学科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下去,以实现培养全人的教育目的。



        在老师们备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诸多学科中存在着共同的核心素养,就“科学精神”而言,我们通常认为它就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属素养,而我们的社科、文科领域也需要理性的思维去敢于批判与质疑,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鉴于此,我们可以发现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各学科之间分科过细的壁垒,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学科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以发挥学科素养的合力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三)教师与学生角色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求教师的工作环节以学生为出发点,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而服务,学生才是教师备课环节的基础。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只注重考虑“怎么教”来获得有效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精致的预设,却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思考“学生是怎么想?是怎么做的?”我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怎么学”的这些问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备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可以用学生的思维来解读教学文本,设计教学环节,重新审视自己的备课过程。其次备课中要少设一些精准预设,多留学生空间。课堂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可以成为备课中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有着动态思维的人,整个课堂自然也是动态生成的,它是属于思维火花相互碰撞的状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称之为一门艺术。”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备课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师生共同设计整个课堂的活动方案,把学生的真实且合理需求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角”,严忌教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考,这种师生的“换位”体现出教育的哲学智慧。
        结束语
        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运用新思路去备课,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教师有必要处理好上文提到的几对关系,抓住核心素养并渗透到备课的各个环节中,方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生娣.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教育艺术,2020(09):26.
[2]曹莉.着眼核心素养  聚焦高效备课[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7):91.
[3]李卫珍.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备课的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4):154.
[4]Karen Contreras, Claudia Arredondo, Claudio Díaz, et al. Examining differences between pr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cognition when lesson planning. 2020, 91
[5]???. PBL Lesson Planning and Problem Development Research - Focusing on ′The Way of Writing Statement′. 2019, 12(1):139-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