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如何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徐海凤
[导读] 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主体性的发展能促进小班幼儿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提升小班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德江县泉口镇幼儿园   徐海凤

摘要: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主体性的发展能促进小班幼儿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提升小班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宽松温馨的语言活动能促进小班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而小班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也能促使语言活动教育策略不断改进。在实际教学中,目前的语言环境不利于小班幼儿主体性发展,语言活动重视教师讲述,忽视小班幼儿语言的运用。国内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较丰富,对于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较少。通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为幼儿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优化师幼互动模式、建立主体性评价机制可以发展语言活动中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活动;主体
         引言:现代幼儿园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所以幼儿在客观环境中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不断地积累做人做事方法。只有将幼儿阶段的意识培养重视起来,才能够为现代人的社会发展提供根本性的改革动力。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中观察到的实际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分析,将小班幼儿语言运用方式灵活展现途径进行归纳与总结。
        第1章语言活动的实施与小班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关系
        1.1小班幼儿语言活动的特点
        幼儿发音器官在小班阶段趋近成熟,听觉、视觉系统都基本在这个阶段得到较好的完善。所以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正是处于飞跃期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幼儿个性特点来判断如何提高小班课堂语言词汇量,并且让幼儿表达欲更加明显,在帮助幼儿使用复合语句的同时,应该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特征,使用多种材料和颜色来满足幼儿对简单复合句的表达欲望。
        1.2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意义
        幼儿发展核心特点之一,就是幼儿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发展可以将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激发出来,面对生活、面对良好情绪培养方式,可以通过幼儿个性来展现主动性,提高幼儿在园中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这是推动幼儿向客观世界前进的策略,也是幼儿主动性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1.3语言活动的实施与小班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在关系
        1.3.1开放温馨的语言活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以小班幼儿语言活动主体性展现来说,我们认为幼儿语言的发展会依托于语言环境,一个能够让幼儿感觉安全、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对于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主动性提高要素,所以在组织语言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心理变化,对于存在不适感的语言环境,要尽量帮助幼儿摆脱心理压力,提高其在语言活动中的表达欲望。
        第2章语言活动中小班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不良现状及原因分析
        2.1语言环境的不良干扰
        小班阶段可以说是人一生中语言活动的起点,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将语言发展环境创设出来,为幼儿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就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只能通过语言表达来描述空间环境,幼儿的语言发展始终受到环境的限制。
        2.2教师过于重视完成语言活动的任务
        2.2.1打断幼儿表达,主观概括幼儿想法
        教师对幼儿语言的表达基本都有明确的认知,那就是幼儿表达更多集中在生活经验上,而且很多表达都缺乏条理性,并不是社会语言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本人经过对课堂上积累的观察经验,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幼儿混乱的表达并没有耐心倾听。


比如教师在课堂提问,“故事里的小猪喜欢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啊?”有很多幼儿会立即回答,“长的、高的、带着草的……”
        2.2.2语言活动中忽视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幼儿小班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教师却更注重回答质量和答案的准确度,很少有意识地鼓励和表扬幼儿的创设性思维。比如,面对教师的提问“什么动物最喜欢吃青菜?”不少幼儿会直接回答书本里给出的答案,“小兔子最爱吃青菜。”而有的幼儿根据经验和经历,可能会回答,“小马、毛驴都爱吃青菜。”这时教师的回应效率并不高,从情感交流来说,幼儿主体性会被这种刻意或无意的忽视造成伤害。
        第3章语言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主体性的措施
        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进行时,会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来总结发展模式,所以可以看到在小班阶段,幼儿的口语表达、词汇量、情感认知等,都有着明显的飞跃式进展,但是又随着幼儿个性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存在一种个体上的差异。本人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具体的整改方向:
        3.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当中,将幼儿阶段语言活动指导要点规定,因为语言的功能是交流和情绪的表达,要培养幼儿想说、会说、敢说,需要通过创设一种积极应答的环境来完成。对此,教师应该主动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小班幼儿心理变化情况进行整合,通过尊重幼儿自身行为习惯来调整课堂教育方式。
        3.2.2创设宽松温馨的物质环境和适宜的时间和空间的支持
        为幼儿创设安全宽松的物质环境和适宜的时间空间,能促进小班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而在语言活动中,物质环境的支持表现为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周围环境的布置丰富但有序,不至于干扰幼儿的活动, 在季节变化期、节日来临期,教师可以在谈话活动中询问小班幼儿想要把教室打扮成什么样,并积极采纳幼儿提出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小班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被激发,其主体性也会得到发展。
        3.3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
        3.3.1增加语言活动中幼儿发起互动的比例
        对于幼儿语言活动创设来说,教师始终都是创设主体和引导者,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互动之后,可以增加适当比例的主体性发展空间,让幼儿渐渐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所在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语言发展。
        3.3.2教师深入地参与幼儿的活动病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师是语言活动中必然参与的主体之一,也是对小班幼儿活动表现进行密切观察的人员,只有教师深入到活动中,才能够将幼儿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掌握清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指点和鼓励。要通过幼儿交往经验来改善存在的问题,以引导性的语言让幼儿知道,如何礼貌用语、如何将与小朋友之间的问题妥善解决。
        结论
        幼儿自身表现出来的主体发展需求将激发其充分的主动性,从而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表现的更加积极,有效提升其语言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而语言活动的有效开展反过来可以促进小班孩子的主体性发展,二者彼此促进共同实现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本文在研究分析当前小班语言教学不良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此激发幼儿主动性并提升其主体性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9-82.
[2]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的基本概念[J].教育研究,2000,(8):26-27.
[3]冯晓霞.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J].学前教育学,1999:4.
[4]李润梅.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J].早期教育,2005,(3):37.
[5]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5-2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7]孙秀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培养不同的主体性品质[J].学前教育,199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