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冯立青
[导读] 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认知能力有限、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教师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模式,充分认识到问题成因,并采取相应策略来解决,最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知识掌握程度。

山东省五莲县松柏镇中心学校     冯立青

摘要: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认知能力有限、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教师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模式,充分认识到问题成因,并采取相应策略来解决最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知识掌握程度。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根据某一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学习,主要是通过讨论、集体探究等形式合作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小组中学生也可交流自己的看法及见解,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为向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促进其数学能力发展,教师应注重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创新自身教学手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合作学习优势
        (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逻辑性,学生学起来较难,如果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其将很难投入到学习中。教师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大量讲述理论知识,学生认为知识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生兴趣,很难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对其数学学习成绩有严重影响,如果教师强硬的让其学习,会出现抗拒学习数学的情况。而数学较为严谨,需要学生不带有感情的客观看待问题,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应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索,深刻的体会数学学科的奥妙,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此培养其数学素养。
        (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语言功能不断完善,但还有许多学生表达能力较弱,说话时磕磕绊绊,在紧张时会结巴,难以将自己观点清晰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其学习交流。原本的数学教学课堂给予学生发言机会较少,通常是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这只会增加课堂紧张感,难以使学生发挥自身表达能力。而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下与教师和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并逐渐养成良好表达能力,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述出来,和同学进行讨论,完善语言功能[1]。
        (三)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以组为单位来学习,通常是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中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完成任务添砖加瓦,为任务顺利落实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摒弃个人主义,与同学加强合作,可培养起集体意识,使其更加热爱集体,以此构建良好班集体。
        (四)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通常划分小组时,教师会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等要素来划分,使得小组成员具有不同数学水平和擅长领域。


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空间想象力,在立体几何板块中表现突出;一些学生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可有效解决应用题;一些学生具有较强计算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计算数字较大的计算题,不会轻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学生各有长处,在合作过程中,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落实的策略
        (一)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一般情况下,学生可自由组队或通过教师指定等形式划分小组,学生自由组队可营造更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愿意与组员相处,但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均等或是整体数学能力偏弱等等。从而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应积极干预,确保每一组中都有数学优等生及后进生,使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后进生,加强合作学习,使其形成良好思维方式,保证每位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这能够缓解教师压力,还可提升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鼓励等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间互相帮助,增强其团队意识,充分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整个小组一同进步。
        (二)优化合作模式
        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小组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此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创新。然而目前很多数学教师没有准确理解教学创新,为提升学生兴趣,只重视创新,而不重视采用的方法适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例如为了小组学生能够进行自由讨论会,给予其一定时间和空间,但有很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聊与学习无关内容的情况,这将扰乱课堂秩序,也难以提升讨论效果,并且浪费了时间[2]。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合作学习模式与任务,向学生布置具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发散学生思维,使其充分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将合作学习优势突出,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三)合理评价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成绩来开展教学评价,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依旧通过成绩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衡量,将不具备合理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创新自身评价方法,主要评判学生能力以及收获,学生在合作学习完成后会有所收获,但学生们提升的能力以及收获不同,一些学生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一些学生难以解决数学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时,教师不应区别对待,需要对其勇于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赞扬,使其树立学习自信息。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评价,不能只根据学生探讨问题数量和难易程度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判定,只要学生有所提高和收获即应作出良好评价,并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以及数学学习中,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师为提升教学效率,可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但这一学习模式在应用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教师应该加以重视,采取合理的策略解决其中的问题,为学生打造良好学习环境,使其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最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君宏.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探究[J].文渊(小学版),2019,(1):377.
[2]陈江英.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9,(4):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