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王林美
[导读]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云南省昌宁县第二中学  王林美   678100

摘要: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则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2018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开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的先河[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的内容[2]中提到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中就包括了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一项,对生物圈的稳态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了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昌宁县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是一种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有关于生态廊道构建的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今后生态廊道构建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是一个美丽的小县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地貌形态多样,气候资源多样,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有“千年茶乡、田园城市”的美誉。近年来,昌宁县十分重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设了许多生态公园,有已建成的茶韵公园、湿地公园,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星河田野,这些生态公园中生物多样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而这些生态公园都是以昌宁县县城的右甸河为中心,右甸河从南到北贯穿了整个县城,通过政府和全昌宁人民的共同努力,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昌宁县右甸河公园景区已被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6月,昌宁县按照5A级景区标准,启动实施右甸河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提升了右甸河田园生态旅游品质,提升了昌宁县人居环境,满足了昌宁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昌宁县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取得的成果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具有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功能,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干扰和破坏,对维护城市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加大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难度。
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想,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第四节提到: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的存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人类应该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现在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就是针对全球性生态问题提出的新思想,而昌宁县右甸河生态廊道的建设就完全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一、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4],增强生态意识。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并于2003年1月20日开始施行,当坡耕地和沙耕地被林草覆盖,湖泊面积扩大,土地调节气候和洪湖水流量的功能将大大增强,同时生态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生物、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根据昌宁本土物种,昌宁县右甸河公园的建设将本土的物种以建立公园保护区的方式加以保护,以旅游观赏为主,防止人为破坏,这种方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的保护,例如建立动物园或植物园,云南昆明就有昆明植物园、圆通山动物园、昆明野生动物园等。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有太保公园动物园,已经建设好的清华湖生态公园,正在建设中月河湿地公园。这些均属于异地保护在昌宁县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政府保存了几千年进化而来的本土物种,迁进了许多新的濒危物种建成了生态公园、湿地公园进行易地保护,这些通过建立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濒危的物种或基因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建立右甸河公园能保护自然野生物种,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3、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依法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制定的保护方针是“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是“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只有制定法律、法规、条例,依法实行保护政策,才能保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



        4、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现在的人都离不开手机,人人都有微信,人人都刷抖音,要借助这些网络平台开展起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做到人人都能自觉保护本地的原始物种,这样不仅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原有的生态环境能让被保护的生物更好的生存下来,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同时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昌宁县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确保了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昌宁县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重要功能。
        5、促进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自我修复。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调节能力,这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昌宁县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昌宁县人口较少,城市化的建设使右甸河生物多样性减少了人为的干扰,为物种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6、发展生态旅游[5],生态旅游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又能发展经济效益。近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推崇,例如在云南大理、丽江、腾冲的旅游业相对较发达。昌宁县右甸河已被评定为4A级景区,若这个美丽的县城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以后,就能为进一步完善昌宁县生态旅游,提供生态就业,带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6]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三类:一是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例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木材、药材等。每年的夏天,昌宁县城的大街小巷摆放着周边农民进山采摘来的蘑菇,这些蘑菇只生长在树林里,若森林被砍伐,那么森林里的物种多样性将大量减少,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大部分来源于自然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也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其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效应,植物每天都在进行光合作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供人们自由呼吸。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几千年内消耗殆尽。
        昌宁县右甸河生态廊道的建设体现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可能还有一些潜在价值是现在未被人类发现的,一方面供人们旅游观赏或食用、药用,另一方面改善了人居环境,人们居住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身心愉悦,每天傍晚都会见到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右甸河锻炼。
        近年来,在昌宁县右甸河生态廊道的建设中,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难题,如何治理才能让右甸河的河水始终清澈透明,在昌宁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保护了右甸河中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实现昌宁县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让昌宁这块土地生机盎然,通过右甸河生态廊道的构建,有效地提升了景区品位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右甸河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为昌宁县注入了生命的灵气,右甸河公园已形成“城田相间、城林相映、城水相依”的城市景观风貌。右甸河生态廊道的建设,主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围绕打造4A景区创建工作核心目标,同时在环境资源保护上规范化管理,昌宁县右甸河生态廊道的建设正在提升旅游文明素质,促进和谐县城的建设。
        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7]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就被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山水林田湖草”[8]、“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高正文.开创地方立法先河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解析   
[2]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3]单楠,周可新,潘扬,唐夫凯.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构建方法研究进展.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4]陈玉华.基于乡土特色资源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与反思.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5]包玉华,麻秋燃.我国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法律建议.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6]陈悦.《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意义和价值.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7]合作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米湘成.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是国家公园保护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