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齐宏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齐宏
[导读] 21世纪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教育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新的学科和新的教学模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一中学校 齐宏     150300

摘要:21世纪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教育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新的学科和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尚处于发展阶段,加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如何能够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凭借多年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探究将思维导图辅助信息化教学课堂,希望对众多教育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思维导图
        一、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其特点是以理论讲授为辅,以实践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学科开设对于中学生的思维开拓和创新也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理念还不够成熟,要想将高中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发挥出最强的作用,学生就必须将理论知识内容与学习经验、方式方法等结合起来,熟练掌握学习技能,提升其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当前就应该以探究高中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为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二、思维导图内涵及意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来传递知识信息和思维过程的一种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形式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呈现的导图效果也是不同的,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分清重难点,方便进行知识梳理和回顾,其次要培养学生联想和创新型思维,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培养发散性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应当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也是个人风格的展现形式。[1]
         思维导图辅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性强对逻辑思维要求高,操作步骤复杂,采用思维导图能很好的记录课堂重点难点内容,方便学生课下回顾;2.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也是学生把课堂知识消化的过程,对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3.导图的熟练运用,对于其他的学科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像英语、数学等学科也可以采用导图形式去进行,让学生高效快速掌握课堂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策略探究
       (一)导图辅助教师教学,把握教学侧重点
        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记很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效率低下,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没有给学生留有学习和思考的空间。采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板书内容转变成简洁的知识点,再针对重点内容去详细展开讲解,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和老师的工作量,减少时间的浪费,也提高了效率。
课堂给学生们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用这部分时间可以做什么呢?学生可以去当场去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用课堂所学知识点去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和同学们讨论或者问老师。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时也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合作能力,对于培养实践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能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1)课前运用导图进行预习,找出本节课内容的侧重点和难点,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重点标记出来,方便课堂上去解决问题;(2)用思维导图形式去记笔记,简化格式,提高效率,记笔记过程中,也能很好的梳理清楚课堂内容,使知识掌握更加全面;比如老师在教授excel的内容及用法的时候,先讲excel的概念,再讲excel可以应用于哪些场景以及excel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每部分的重点内容,采用思维导图去做笔记,可以把握课堂内容的重点内容,也有助于思维模式的养成。(3)思维导图脉络清晰,记笔记也是同学个人风格特色的体现,所以课后很容易回顾和复习课堂的知识点。[2]
        (三)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同学们争当课堂小老师。信息技术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同学操作不会的时候,就可以让会的同学去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老师也可以在一旁进行补充,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不会的问题学生也很快得到了解决;另外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分组比拼的形式教学,有一些操作一个人不能完成的时候,让学生们比赛操作,就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一起合作共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一旁辅助,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去解决问题,也可以把学生们做的思维导图作为作品去展示,学生自己去讲解自己做的导图,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结论:信息技术作为专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暂不作为考试科目进行,加上高中生学习压力大,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思维导图方式去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全面发展。其次,思维导图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盲目的去使用,要按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策略,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平开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 .创新教育,2016.
[2]徐晓雄.思维导图在大学生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