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周彦君
[导读] 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操劳,教师面对的压力和困扰非常显著,教学任务、外在舆论、家庭相处、自我认知等等问题都关系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教学效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与之相关,因此,研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找出自我调适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钟祥市承天小学  周彦君    431900

摘要: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操劳,教师面对的压力和困扰非常显著,教学任务、外在舆论、家庭相处、自我认知等等问题都关系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教学效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与之相关,因此,研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找出自我调适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一、引言
        目前,教育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教师和教育是密切相连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亟待解决,教师面临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焦虑、疲倦、精神不振,极端的情绪波动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教师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社会和学校给予教师一定的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调适树立正确认知,合理发泄情绪,才能保障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当今时代下,教师们面临着各方面的困扰,一方面,教学任务、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等工作压力萦绕心头,另一方面,工作的繁重辛劳让教师们身心疲惫,被慢性疲劳、咽炎等职业病缠身,同时,所得到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又与付出不成正比,诸如种种,导致教师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疲惫倦怠、精神萎靡,甚至因为心理失衡导致情绪波动过大,偏激易怒,以至于有时会做出非理性行为。[1]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外部因素
        学校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的当下,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更为复杂严格的要求,仅仅掌握课本相关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去不断探索和钻研知识,加深知识储备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良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来说,其实是重大的挑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此同时,学校推行的聘任制度,让教师也承担着严重的工作考核压力,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往往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奖金等等,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内心一直被考核的阴影所笼罩。
        社会方面,部分教师的不当行为被媒体披露在公众面前,社会公众对教师群体产生了不好的认知,把对个别教师糟糕行为的不满和批判转嫁到了整个教师群体身上,这导致辛勤付出的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和赞同,甚至会面临家长的为难和误解,教师苦不堪言。
        (二)自身因素
        多重角色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路人、陪伴者,很多时候被塑造成榜样的形象,高道德、高素质、脾气性格完美的形象,在以“教师”角色出现时,教师往往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希望自己是出色的教育者,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同时还能完美处理好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的关系,但实际上,教师也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性格脾气,长期维护完美形象,必然极易产生疲惫倦怠的心理;其次,脱离学校这一环境,教师也拥有自己的家庭,也是自己家庭的一份子,同样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忽视家庭,比如已经为人父母的教师,可能把太多精力放在了学生身上,对自己的孩子照看不足,当孩子的成长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就会陷入家庭和职业责任的双重压力之下,矛盾重重。
        四、自我调适的策略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更需要教师自己的维护和调节,[2]因此,教师要学会做好自我调适,从自己出发去调控好情绪,摆脱心理问题。
        (一)摆正心态,正确自我认知
        首先,教师应该摆正心态,不要给自己过于极端的心理期许,强行让自己扮演成完美的“超人”形象来,去满足家长、学生等等每一个人的期待,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合理地评价自己,作为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作为家庭成员,和谐与家人相处,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自己”的存在,不要太在意社会舆论或者纷繁不断的外界评价,善待自己,抛弃极端的、不合理的自我要求,比如,当某一次考试中,某班的学生出现了大量低分的情况,教师先不要恐惧于工作考评,或是全盘否定自身的教学效果,放平心态跳出自我否定的圈子去理性思考,会不会是这次的卷子难度过大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找出原因后及时改正即可,一次的得失不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问心无愧,尽心尽力就是最合适的。通过正确的自我认知,避免高强度的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健康。
        (二)合理宣泄,拓展兴趣爱好
        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教师也难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地宣泄,长期憋在心里,必然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某些教师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把消极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去,比如对学生的一点小问题却不受控制的勃然大怒等,为避免这类情况产生,教师要找到合理的情绪宣泄之路,情绪的宣泄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
        对内,也就是自身行为,比如通过听音乐、观看影视作品产生情绪共鸣,以泪水发泄情绪,或是跑步、爬山等运动,消耗精力,发散掉心中的郁气,教师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的发泄方式,体育锻炼,或是艺术创造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外,也就是对外倾诉,心中的烦闷可以向家人或友人倾诉出来,不要让情绪长期憋在心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还可以与亲友一起出游、逛街、购物、运动或是唱歌等,在娱乐中放松自己,借以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在不同于学校工作的环境中转换心情,调节心理状态。
        结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问题,也对整个教育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保障教师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的自我调适是最核心的,“心”的问题自己最了解,教师在工作之余,更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之路,不被心理健康问题压垮,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方良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J].知识窗,2013:18-18.
[2]贾晓红.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J].山西青年,201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