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易剑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易剑
[导读] 小学是学生进行基础学习的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引导教学为主,展现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对于科目的学习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

阿坝县麦尔玛镇中心校   易剑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行基础学习的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引导教学为主,展现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对于科目的学习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数学学科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此科目的学习需要较为缜密的逻辑思维及强大的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尤为注重方法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着重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一般来说,兴趣指的是学生对于某件事物的心理偏向,通常以积极的态度展现出来。换而言之,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以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数学竞赛活动、创新数学学科评价体系等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愉悦心理,以便后续教学的开展。
        1.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严师出高徒”是教师恪守的准则。换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将自己摆在中心位置上,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向进行思考,极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这种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可以快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教师却鲜少会采用鼓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通常以批判为主,这就会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自然不能够提升数学素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设计符合其发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友好交流,间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需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小学生会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契机。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
        2.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可以称之为数学课堂上的灵魂,而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氛围的营造无疑仅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尝试从教学内容入手,丰富课堂内容。首先,毋庸置疑的就是要对课堂上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无论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践,还是结合教学情境进行延伸都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好奇,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其次,教师不应该将目光拘泥于教学内容上,教师也要从教学要求、学习态度入手,让学生重新定义数学学习,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自身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此门科目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材本身、课堂练习,还要增添其他教学元素,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积极主动。
        3.组织数学竞赛活动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不断突破思维的壁障,组织数学竞赛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数学竞赛的本质是良性竞争,通过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胜负欲的产生又能促进学生在竞赛开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这一系列过程则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对抗赛的形式组织口算抢答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为学生指定复习的范围,如:小数、分数、正数的四则运算,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准备工作。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定学生的作答时间,并进行轮流回答,最终评选出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换了一种模式进行习题训练,且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创新数学学科评价体系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学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引导工作,提升对小学生的智育水平。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心智不健全、抗压能力差。如若长期处在高压、负面环境中,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所以,利用指出学生不足、不提学生优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创新数学学科评价体系,通过多角度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评价,如: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其中,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应该兼顾对学生优势、劣势这两方面的共同评价,不吝啬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也要讲究批评指正的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维度的数学评价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客观的认知,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简单来说,教师在对优等生评价时需要以指正错误为主、鼓励表扬为辅,避免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但也能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而对于后进生的评价则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指正为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先对数学产生兴趣,再逐步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需要从无到有的积累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否拥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决定其是否可以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是以,教师势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增添趣味性的环节,让学生可以在了解数学的基础上热爱数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杭柏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2020,17(26):167.
[2]张秉锋.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0,(43):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