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课课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邓飞李中军
[导读] 概念课是学科教学中的基础,对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及理解意义重大。

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      邓飞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 李中军

摘要:概念课是学科教学中的基础,对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及理解意义重大。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概念课教学必不可少,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的数学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以高中数学概念课为分析对象,深入研究概念课课例,以期为为提升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高中数学 概念课 课例研究
        一、积极开展体验教学
        概念教学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领悟,只有加深学生对概念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及认知,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思维水平,其中教学场景的创设尤为关键。老师应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将概念教学引入体验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概念引入包含两大种类,第一种是以现有的数学概念体系为分析对象,站在不同的角度引入同一个概念,第二种是根据实际问题引出不同的概念。
        问题与概念之间的结合离不开实验活动的创设,老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原则,给予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概念课教学的重要价值及作用。比如在学习椭圆概念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好不同长度的细线和一个小图钉,然后将细线固定在两个点上,用铅笔把细线拉紧,然后在画板上绘画,画板上所得出来的图形就是椭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椭圆上不同点的特征,分析椭圆的轨迹,学生在自主总结和概念概括归纳的过程中会对椭圆的概念以及性质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概念学习的乐趣,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深入剖析概念本质
        概念学习的难度不高,但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关键词语的学习尤为关键。首先,老师应该提炼出某一个概念中的关键信息,通过正反举例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避免学生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误,比如在学习函数概念中的“任何”和“唯一”时,老师应该重点强调,列举比较典型的正反案例,分析关键词语的重要性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其次,老师需要翻译数学语言。数学语言的专业性较强,包含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语言的概括性和逻辑性非常明显,老师应该在简单概括的前提之上,通过举例论证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知。
        图形语言的应用必不可少,与其他的数学语言相比,图形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数学老师需要适当加大图形语言的应用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数学学习的本质价值,保障概念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老师可以积极利用对比法分析相似概念,了解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提升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数学知识点比较复杂,不同数学概念相差不大,极易混淆。比如在学习分布计算原理和分类计算原理学,老师就可以通过概念对比的形式辅助不同的实际案例,保障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分析概念内在联系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及前提,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同时非常复杂,比如空间角和平量角、平行向量与平行线段、函数与映射。老师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概念的本质,真正意识到相似概念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实现举一反三。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及难点,函数概念的定义较为复杂,初中数学对函数的定义以运动变化的观点为出发点,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取值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高中阶段的函数定义则以集合的观点为依据和基础,分析结合之中不同元素及其所对应的函数。不同定义的内涵以及使用要求有所区别,老师一方面需要关注相似概念的衔接问题,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利用公式表格和图像,全面真实清晰的展示各个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剖析不同的函数定义和本质属性,鼓励学生透过问题探讨本质,进而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及水平。
        四、掌握概念运用技巧
        概念运用是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当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之后,老师可以通过简单举例的形式展示核心内涵,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在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概念学习的规律,进而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数学概念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这一教学板块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在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老师需要进行简单的总结,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学习基础。比如在学习完了向量的坐标这一数学概念之后,老师就可以设置经典问题,问学生,如果已知四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那么大家能够知道第四个顶点坐标是什么吗?
        很多学生感觉非常感兴趣,老师就可以通过设置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讨论和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最终的答案。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老师可以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解法,让学生迅速的投入思考状态,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产生更多的学习欲望。
        五、结语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互动,注重循序渐进和层层推进,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中心,加强对不同数学概念的分析研究,抓住概念的本质,了解学生在数学概念认知和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晴雯.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课例研究[D]. 2019.
[2]上官雪华.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课中的实践研究[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