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探讨 韦彩钗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韦彩钗
[导读]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对各个学科中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有效教学的实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推行生活化的探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政和小学  韦彩钗   546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对各个学科中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有效教学的实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推行生活化的探索。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探讨,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探讨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提问,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等策略来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我国著名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不能脱离实践,否则教学只会沦为“纸上谈兵”,不能起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探讨,让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1.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探讨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中,要求数学课程要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本目标,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一定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是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品或者场景开展教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大大缩短学生的理解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渗透于其中的知识点或者逻辑方法接受度会更强,更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理论体系。另外一方面,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框架下,教学和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现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数学生活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感悟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
       2.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常常会容易分心走神,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老师要要严格遵循新课程理念要求,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融入数学情境。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借助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粉笔盒,饼干盒之类的,让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然后画出自己肉眼看到的。


通过创设这样子的情境,我们可以让更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吸收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数学相关必要技能。
        2.2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提问,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低年级小学生还处于数学的启蒙期,数学思维和体系尚未形成。这个时期,老师的引导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在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现代新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生活化教学问题,使学生所思考的数学问题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提问,循环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和几何思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当我们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时候,我们可以转换教学思路,一步步建立学生的空间思维。例如,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组合,向学生提问:“如果把这A物品放在B物品上面,那么俯视图是怎样的?如果反过来把B物品放在A上面,俯视图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把这两个俯视图旋转九十度,那么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通过类似的发问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不断构建和完善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的发散,可以更加全面和有逻辑地思考数学问题,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痕迹。数学课堂时间和空间有限,在开展教学和监督学生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课后时间,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保证数学学习的持续性。例如,在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物品中找出十种不同的平面或立体图形,通过文字或者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学生更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有效实现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和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实现小学低年级数学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吸收优秀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转化成教学实际,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的方法和途径,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范洁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8(10):25-26
[2]魏玮.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