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化数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王平
[导读] 到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在听课中我观察到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许多孩子对数学活动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大班的孩子,接触到数的分合加减后,对数学的兴趣顿减。

河南省方城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平

        到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在听课中我观察到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许多孩子对数学活动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大班的孩子,接触到数的分合加减后,对数学的兴趣顿减。这种现象的产生,让我不由沉下心来思考:幼儿对数的认知接受的慢,除了数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更重要的原因在哪里呢?平时老师们精心的备课,精心制作数学的玩教具,可是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为什么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回归幼儿园数学活动,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在教师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二是在区域活动中学习;三是在日常教育和游戏中学习。我们往往最重视教师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最容易忽略幼儿日常教育和游戏中的数学学习。可是正因为数学是蕴含在事物中的关系,不是事物本身,所以幼儿仅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随机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必须将幼儿的思维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收获和具体操作中学习数、量和数量关系。”我们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常常忽视在日常生活数的教育,正因为孩子们的数学认知和经验与他们的生活脱节,所以他们怎么会感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呢?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让幼儿的数学学习生活化。这样做,既有利于让幼儿在进行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又保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
        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他们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中,都与数、量、形、空间、和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数学教育只有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让抽象的数概念真正建立起来,这既可以让幼儿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让他们学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丰富资源,帮助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各种关系和学习数学的方法,把孩子对数的认知建立在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当我们的教师再回归到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数的概念、规律和方法。
        例如,幼儿每天的午餐,都蕴含着许多数学关系和问题。让孩子们发碗筷,小班教师可以提问:“小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几个小碗和小勺?小碗和小勺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小班的幼儿体验到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数,数和生活紧密联系。


中班教师可以根据中班幼儿需要掌握的数的关系提问:“第一组是6个 小碗,比第二组的5个小碗多几个?2个小碗和3个小碗合起来是几个小碗?大班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小组有几个人,需要几个小碗?每个人需要两根筷子,你们小组一共需要几根筷子?10个小碗分成两组应该怎样分?……班级分发水果,可以按大小、种类来分一分,数一数,或按数取物等;秋天到了,幼儿园各种树木的树叶落了,教师组织孩子们拾落叶,按照树叶不同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排序、或者比一比哪种叶子多;带领孩子到户外散步看看幼儿园的房子哪座高,哪座矮,再把看到的树木比一比高和矮;让中大班的幼儿当老师的小帮手,帮忙擦桌椅,根据不同年龄分别提问:“5张桌子,需要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着重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小凳子?你能判断出我们有多少小朋友吗?
        二、要让幼儿在做和玩中学数学
        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去模仿、去感知和探究。他们是在“做中学和玩中学”,在“做”“玩”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建立自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在户外活动时,教师根据季节组织游戏:“请穿羽绒服的小朋友拉一个圆圈,数一数他们有几位?请穿运动鞋的孩子拉一个圆圈,数一数他们有几位?这两组孩子谁多谁少?引导幼儿玩攀登架和滑滑梯时,亲身体验上下关系,组织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空间关系;利用孩子们收集的雪糕棒让孩子点数、排序、比较长短、学习分和等。“做”与“玩”的活动为幼儿内化数学概念,理解数的抽象意义提供了基础。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之上,幼儿才能将其外在的动作经验提炼、内化,变成内化的动作,最终转变成为头脑中的思维能力。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
        三、要在家园共育中引导幼儿学数学
        家庭是幼儿出生以后最先接触的环境,也是他们停留时间最长久的场所,家长对幼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家庭对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思想品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兴趣爱好和智力潜能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家庭日常生活的随机、反复,家庭情景的多样、变化,都给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材料,也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应重视与家长的合作,体现家园共育的理念。
        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对于家庭生活化数学认识有限,教育方式单一,需要幼儿园老师给家长做专业的引领和指导。如何给家长正确的引导,并且指导要到位?第一,一定要慢慢来,不要急于求成。比如,幼儿园召开有关数学生活化的家长会,要按孩子的年龄段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本班教师提前要做好规划,结合教学进度和本班实际情况按步骤指导;第二,举办相关的亲子游戏,激发家长的灵感和兴趣。第三,充分利用微信群、钉钉群这些网络资源,鼓励家长把在家组织的生活化数学教育录成视频发送到群里,让大家互相借鉴和学习。
        总之,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数学理念在实际中变成现实。殊不知,这更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它对我们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需要教师拥有充分的关于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的框架性知识,能够针对情境中幼儿出现的问题现场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智慧的互动,进而真正发挥生活化数学教育的独特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