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张泽志 黄柳欣
[导读] 发展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而德育工作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重庆市黔江区舟白初级中学校    张泽志
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中心学校    黄柳欣

摘要:发展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而德育工作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而并非是凭学校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任务。中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人才培养;实效性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大环境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的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在学校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
        环境的确对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既要看到社会大环境对德育工作不利的影响、提高警惕,同时也要看到社会大环境对德育工作有利的一面,做到因势利导,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极力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诚实守信、好学上进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管理中去。学校管理者要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放开眼界,解放思想,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推进德育工作的稳步进行,将学校的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
        学校应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充分利用各种自律和他律机制,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学生的综合引导,以及舆论影响的渗透,最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全面教育。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校园内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等媒介,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和鼓励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成长为具有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的新一代接班人。对于错误的行为也要适当报道,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多方教育机制建设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网络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要协调和处理好德育工作和网络文化的关系。中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能科学引导,学生就很可能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迷失方向。不可否认的是,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为教育事业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严重地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安全、正确地使用网络,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校园环境只是学生所处的大环境的一部分,还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力,学校要起到协调的作用,充分与各方沟通,调动家庭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位。弘扬民族精神、社会正气,建设多方教育机制,为德育工作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
        三、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然而思想还不够成熟,意志也不够坚定,在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负面消极思想的侵蚀时,很容易被吸引、被蒙蔽。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应用到思想道德教育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仅仅通过他律来强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才是硬道理。学校要平衡好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两者共同作用、互为补充,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同时将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信念和观点灌输给学生,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学科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想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课前做好准备,深挖教材内涵,并且联系实际,避免与生活脱节,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也获得熏陶。
        还要注意,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口头的说教,要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建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锻炼机会,情感得到了升华,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身的思想价值体系。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纪念日等德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结束语
        中学德育工作是一个需要多方关注、参与的系统工程,为了防止德育工作浮于表面,必须努力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要正视当前道德教育环节较为薄弱的局面,及时发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管理中、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等等,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德芸.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0(04):134-135.
[2]刘永记.新时期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1):20-22.
[3]姜玉兰,周国斌,刘树云.关于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