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杨
宜宾市叙州区合什镇中心幼儿园 644615
摘要:班级,是幼儿园最稳固的一级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载体。它是幼儿所处的最接近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都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幼儿教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工作中,要使幼儿的班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策略。下面就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制定好班务计划、培养幼儿良好常规、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做好安全卫生等方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
一、营造良好温馨的校园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幼儿园的氛围创建是影响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和保育人员的共同努力与配合。特别是班主任要能够与家长、保育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出一些注意要点,三方做好协调工作。在幼儿园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能够给幼儿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这一点对于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幼儿园是幼儿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由于年龄太过幼小,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给幼儿营造出像家庭一样的温馨的环境,建立增强班级凝聚力,这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班级凝聚力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开学之际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集体活动,让孩子之间尽早建立友谊。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关爱幼儿,与幼儿做朋友,获得幼儿的好感。
二、培养幼儿间的纯洁感情,增强幼儿观察能力
幼儿教师都非常清楚,孩子开始入园时都有个适应过程。等孩子结识自己的伙伴后,就会缩短这一过程。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心、爱护有时会比教师的照顾更能让幼儿接受。我们应该善于启发、引导幼儿的这种潜能,为幼儿创造积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地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建立一个充满友爱气氛的大家庭。为此,我们设计了《点名》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为幼儿创建一定的仿社会性交往的机会,让孩子们增进了解、加深沟通,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尤其是现在幼儿收到家庭的溺爱和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自身还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无意识察觉。缺乏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认知、了解,这就会导致帮助、合作、关心、抚慰、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缺乏。幼儿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利于同伴了解别人的各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并且,也能使得到帮助行为的幼儿学会正确的反馈方法。为达到目的,教师在平时应让幼儿相互说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让幼儿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等。
三、依靠“三方”的力量,增强班级管理合力
依靠“三方”的力量,即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和家庭方面力量,也要依靠幼儿教师自身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依靠学校的力量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单元,大部分的班级活动都围绕学园的计划开展工作,但班级又有其个性的地方,要突出班级的个性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如:本次学园艺术节活动,学园请总务老师为我班购买彩色卡纸、颜料和水粉笔等,节省我们购买这些物品所浪费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幼儿运用各种色彩印画、滚画和刷画,使活动能够圆满成功。
(二)依靠家庭的力量
本学期我班开展主题“我自己”,家长对我班的主题活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除了积极做好活动前材料的收集、知识的丰富和调查表的回收等工作,我们还邀请家长走进我们教学课堂。如:主题单元活动“我长大了”,我们邀请学生的外婆来园介绍其外孙女成长的过程,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幼儿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倾听,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并从中了解自己成长的简单变化。如果没有家庭资源的配合、支持,我班的主题活动不会有如此丰富多彩。
(三)依靠自己的力量
教育上保持一致性。在常规培养和教育活动中,保持教育一致性,坚持正面教育。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这样要求,乙老师那样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总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引导幼儿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
四、加强“三位一体”的配合,确保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在多年的幼儿教学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即使你多么能干,离开配班、保育员的支持,一个班级就像一盘散沙。因此,我着重加强“三位一体”的配合,即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班级常规方面,我更注重三方面的作用。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和保育员阿姨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今年所带的中班班级人数较多,两位老师前两个月开展教学活动时,主要是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工作。在活动中,教师和保育员都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和阿姨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这一学期以来,我们加强了“三位一体”的配合,班级的常规基本建立,幼儿能有序地进行各种活动。
五、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保障
(一)随身携带幼儿观察记录本。为了如实记录幼儿成长中有趣的、有价值的事情或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教训,我随身携带幼儿观察记录本,随时记下一些事情。如:在活动课中随时观察记录幼儿的反应和表现;记录幼儿对教师的引导做出的各种反应;记录他们在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如何;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做出评价等。以此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做出分析与判断。在记录幼儿活动的同时,我也记下自己的一些困惑和想法。如:指导方法是否适当,指导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与幼儿的发展状况相吻合等,以便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了促进班级每一位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要及时建立班级幼儿成长档案,定时、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记录。首先拟定了观察目标及评价标准,设计观察表格。其次,分阶段对每一个孩子的在园生活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及时总结,做出整体分析和个案分析。再次,根据分析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做到观察评价与分析同步,分析与措施同步,加深对幼儿在园生活表现的全面了解,逐步建立起幼儿个体发展的综合性档案资料,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最后,将孩子每月拍摄的在园生活照片、获得的荣誉等资料收集整理,装在成长档案袋中。
结语:幼儿班级管理是一项烦琐但却意义重大的工作,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探索幼儿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促进幼儿园管理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季叶洁.新环境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思路[J].名师在线,2018年19期
[2]宋伟华.浅谈我园幼儿档案册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3期
[3]刘梅.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管窥[J].考试周刊,2017年79期
[4]赵冬青.幼儿园6S精细化管理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