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杨艺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更加注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

        杨艺
        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滨湖校区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更加注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将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的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语文,激活思维,教学策略
        一、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得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对事物也有着较强的接受程度。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往往需要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发散思维,积极的发挥联想和想象。学生将知识学习与思维活动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中完成了理解和吸收,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语文能力。
        2、有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借助思维活动来加深知识理解,丰富知识内容,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同时也拥有了良好的语言修养、沟通能力、审美能力,推动了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
        1、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持续处于被动状态,导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毫无思考的积极性,只会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进行积极。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激活小学生思维,首先需要老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舒缓学生的紧张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积极的跟随老师的引导去思考,去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老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感染力和多媒体课件的生动直观性来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感官刺激,进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意识,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同时老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状态。

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老师为学生展示自然界中动物小时候和长大的图片,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强化了学生对妈妈和孩子相似的生活认知,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该如何找呢?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重现课文中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生动有趣的视听画面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而思则源于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的问题很容易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来展开思考和探究。以《掌声》这篇课文为例,需要学生通过课文中两次掌声的描写来体会到掌声中蕴含的深刻含义。老师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掌声有些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是别人给你的,当你听到别人给你的掌声,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课文中英子听到了别人给与的掌声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从哪里能感觉到英子的变化?带有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展开阅读和思考,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对文章展开深层次探究,在边阅读边思考中学生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体会到课文中两次掌声中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懂得了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的道理。[1]
        3、鼓励发挥想象唤醒思维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也可以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点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脑海中生动的故事影像,用想象来填补故事中的留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自己化身为井底的青蛙或井口的小鸟,脑海中浮现出井底蛙与天空鸟的对话场景,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这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不能像井底的青蛙一样只看眼前的一点空间,更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4、引入生活案例享受思维碰撞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享受思维碰撞带来的乐趣,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学习《两小儿辩日》这课时,老师将学生分为两组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来进行思辨活动,一方的观点是太阳离我们很远,另一方的观点则是太阳离我们很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去结合己方的观点展开思辨活动。学生在竞争激烈的思辨活动中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状态,不断地挖掘思维潜能,将自己看过的,听过的,想到的内容拿出来作为论据进行论证,使学生在酣畅淋漓的思辨活动中既对课文内容拥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思维碰撞的乐趣。
        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积极的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进而在完成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莎.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考试周刊.2019 (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