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 黄坤燕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考试中对学生课外知识点的考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量。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
        黄坤燕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考试中对学生课外知识点的考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量。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阅读能力的考察越来越突出。阅读能力不仅关乎着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还和学生日后的生活紧密相关。提高阅读能力,就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包括语文教材和课外知识。
        关键字:初中语文  学生  课外阅读  习惯培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拓展知识储备量
        根据教育部对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低于150万字。因此,面对新课标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单单依靠语文课本的知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初中学生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拓展眼界和知识面,加大知识量的储备。
        2.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读书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还能汲取课本上没有的新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能加深初中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对学生日后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从文章中汲取精华,从而能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思路,丰富作文的写作内容和深度。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言之有物有素材,提高语文的成绩。
3.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知道古代花木兰霍去病等不畏艰难、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近代中国人开展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救亡图存之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救亡图存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现代雷锋焦裕禄、李素丽等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这些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洗涤,心灵得到精华。让学生树立爱国爱家,公而忘私、崇德向善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时,通过讲解能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
        一个伟大的灵魂,总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作为终身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正是有了这些英雄和勇士的牺牲和奋斗,祖国才能有今天的繁荣富强。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养成爱国爱家的品质。


        二、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古至今,兴趣一直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会不自觉的爱上阅读、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用一些榜样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介绍一些名人伟人、成语故事、科学家的成功与他们刻苦学习,不断阅读汲取知识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如我国西汉时期有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家里穷买不起书,只能借书阅读。白天干农活没有时间读书,只能晚上读,但家里穷买不起灯油怎么办?他就在墙缝上挖了一个小孔,借助邻居微弱的灯光读书。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通过故事介绍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2.开展多种形式课堂活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学到了课外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每次考试后让那些成绩好,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
        并对这次作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立意深刻的学生进行表扬赞美,并给予小小的奖励,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这篇文章时,笔者会设定情景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以及其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拓展延伸课本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讨热情和学习热情,又掌握了相关的课本知识。
        3.制定阅读计划和阅读内容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醒学生重视课外阅读。给学生制定长期的读书计划,让其连贯的不间断的坚持下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语文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计划制定。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步落实及时完善和修改相关计划,并且定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考核。以检查其计划实施情况和学习状况。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对学生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知识的积累和阅读量的提高。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这些动作是有用的,让学生自觉地爱上课外读书。
三、总结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掌握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读书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不间断的坚持下去。阅读是一个值得每个人终身坚持的事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读书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相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19.
        [2]卞玮.拓宽渠道丰富积累—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
        [3]王争.探究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J].知识文库.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