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德育创新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梁少萍
[导读] 小学是基础教育开始的阶段,对于学生价值观和品质的养成非常重要。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进行德育教育。

        梁少萍

        广西灵山县第二小学     535400

        摘要:小学是基础教育开始的阶段,对于学生价值观和品质的养成非常重要。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创新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德育创新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在帮助教师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创新教育;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创新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成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创新教育,往往是将历史人文故事、情境作为依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若在数学学习时能够获得德育方面的认知,并产生求知欲,学生便会更加专注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学习到做人做事的方法原则。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找到合适的德育视角,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全面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创新教育措施分析
        1.合理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存在明显的差别,小学数学既有较强的逻辑性,又有非常多的运算内容,而数学运算非常严谨,若是计算时不注意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端正态度,严谨示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应尽量使用较为规范的专业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理解和记忆数学公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记忆数学公式时,仅仅依靠机械的记忆很难真正将公式灵活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对数学公式的内涵进行剖析,给学生讲解具体运用公式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使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爱国情怀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教师要想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灵活采用相关资料。例如,在讲到“多位数加法”时,教师可以以我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割地面积作为资料,让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计算,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点,还能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历史,使其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少年强则国强”,要想国家强大,学生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

教师也可以运用抗日战争中相关的数据,将歼敌人数作为数据来设计相关的题目,这样学生很容易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养成严谨和不断进取的教学态度,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学生,逐步成为学生的信念,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努力进取,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此外,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必须公平公正,绝对不能厚此薄彼。若两位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矛盾出现的原因,绝对不能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判断,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认真和公平,也才会心悦诚服。并且,教师的这种做法,也会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产生影响,学生在将来学习时甚至是进入社会后,也会将教师的做事态度作为自己的做事标准。此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时,必须认真、有耐心,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对于那些数学成绩较差不具备良好数学基础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帮助其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4.通过数学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
        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融入一些数学活动,给学生亲身感受的机会,这样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也会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安排一些数学活动,将德育和数学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来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5.利用学习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种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进行合作学习。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应确保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并鼓励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在同学帮助下,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得到激发。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能够提高集体荣誉感,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其责任感,这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和其将来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创新非常重要,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数学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郜凤云.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德育创新教育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115.
        [2]陈如深.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9(Z2):148-150.
        [3]赵文前.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