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容
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 重庆40226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更加注重小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思辑逻辑能力比较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老师不得不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逐渐的向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因为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比教会学生学什么,重要了很多。本文对小学数学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没有自主发言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应该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自由讨论时间,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数形结合教学,强化学生思维
数学这门学科接起来可能跟其他学科有一些区别,不像语文学科,把课本内容死记硬背下来,可能就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小学数学学科是一本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强大的理解能力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数学知识。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增强其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教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1]。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的时候,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可能很多家庭中的钟表已经用手机代替了,所以很多小学生可能对钟表这个东西很难想象,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搜索各种各样的钟表的图片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去认识钟面,还有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并跟学生一起讨论钟表的作用,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二、创设情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种情景让学生带着情景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教学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点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实践中去,见证数学的真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奇好动,我便设计了以故事情节的方法引入课题。小明家有一个漂亮的后花园,后花园里养了一些小鸡,小鸡在和大家捉迷藏,然后被附近的小猴子听到了,小猴子也赶来一起参加了,让我们把小棍子当作小猴子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融入生活元素,强化教学目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比较差。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去理解掌握。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老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融入一些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特别是到了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答都比较苦恼,很难理解应用题的意思,教学老师可以把应用题中的题意结合到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从而找到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很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加强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时候,教学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观察,我们的教室里边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例如,橡皮、桌面、课本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去体会长方体的体征。
四、开拓学生视野,大胆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去创新,在教学的时候不要蹑手蹑脚的,什么都不敢让学生去做,长期以来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放开手,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实践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脑细胞,敢于突破自己,拓宽学生视野,活跃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2]。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背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向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转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老师,我们也应该紧跟改革的步伐改变教学模式,落实改革后的教育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权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中国新通信.?2020(08)
[2]李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中华辞赋.?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