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班级德育评价体系——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规范的形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张丽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观念模糊不清,构建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其良好道德规范的形成势在必行。而这个评价体系需要要调动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形式多样,才会事半功倍。

        张丽
        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   643020
        摘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观念模糊不清,构建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其良好道德规范的形成势在必行。而这个评价体系需要要调动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形式多样,才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德育评价体系      三方合力     道德规范形成
正文:
        刚入学的小学生,还处于幼儿园的宽松心理状态,表现是花样百出:上课预备铃响了,还在教室外追逐打闹;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还有离开座位的……作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苦不堪言:带的学生还是一群野猴子?这群慢慢长大的“熊孩子”还会去欺负同学,为了逃避作业撒慌,偷拿别人钱财,上课开小差,破坏公物……
         “无规矩不成方圆”, 怎样让这些新生有规则意识?怎样让日趋长大的他们有良好道德规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巴甫洛夫,他主持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同时也基于我们教育启示,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也需要强化训练。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强化训练?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借鉴成人工作业绩的评价体系的做法,去评价我们的孩子,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以往有很多老师就采用了操行评定这个方法。操行评定是班主任在学期阶段或学期结束时,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劳动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的客观评价。这样就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学生发展。于是,我根据班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平时操行表现,制定了一套班级德育量化评价系统,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
        一、操行评分表,督促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以上六个表是我班的班级操行打分表。
        (一)具体操作如下:小组作业表由小组长评分;操行表一由值日班长评分(值日班长是每天轮换,每天两名同学担任);操行表二和表三由分管的班干部评分;操行汇总表每周五由打分组干部汇总算分;班干部操行评分表由班干部监督员评分。每周操行基础分是85分,根据评分细则扣除或者加分,再进行“尚学币”奖励。“尚学币”积分还有奖励兑换规则,从而更大的热情。
(二)班级学生全民参与操行评定。组长、每日轮换的值日班长、班干部……相互监督,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三)每周还有由班长召集班干部开会,结合操行评分情况,在班会课上总结这一周班级总体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班班长唐可昕上周班干部会议记录。

        二、科任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平时操行的评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由此可见,家校统一的重要。
        (一)科任老师主要反馈所在课堂孩子们的相应操行,班干部就会适时操行评分。班主任也会经常与科任老师联系,共同促进孩子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
        (二)家长主要反馈孩子在家的相应操行,然后班主任通知班干部酌情扣分。
        三、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参与期末评语评定。
        期末时,我班的评语时孩子自评、家长评和班主任评,要求至少一个优点,一个缺点,一个希望。三方合力,促使孩子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确努力方向。分享期末两位家长给我发过来的评语:
        何*:回家写作业有点拖拖拉拉的,书写也多差,爱看书的。爱上踢足球后,每次回家写作业那个速度有所提高。主动关心父母,平时我有时候不舒服,他主动给我我调糖开水喝!有时候跟他出去,我边走边玩手机。他就会告诉我,走路不能玩手机,对腰椎不好!而且会摔倒!
        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作业的速度较前有所提高,能够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但学习上还不够主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书写“惨不忍睹”,希望新学期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活动支撑操行的评定。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为此,我班会根据学生特点,结合相关节日和学校活动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 “感恩有你,金色十年”的十岁生日会;校园足球比赛,欢庆“六一”等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长,支撑操行评定,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促进了亲子关系,更好的家校合一,让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应该调动科任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力量,共同管理班级,教育学生。而不是事必躬亲,自己才能从工作纷繁复杂,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智慧型、快乐型的班主任,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努力,愿我们当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文献参考:
        1、《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闫学    2009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 杨敏毅   谢晓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教师的20项修炼》 郭元祥  2016年3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