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孝
北川羌族自治县白坭乡小学 四川 绵阳 622763
摘要: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被广泛应用的,教师在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氛围当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和策略。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很多的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将其进行灵活运用。但是小学生由于年纪和心智的原因,需要教师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创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速地领会数学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遵从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着手,充分的挖掘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营造和谐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自主的进行探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他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多次测量总结规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动手探索,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对于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
一、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当中的作用
1、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用于天性活泼好动,对于一件事情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数学当中有很多的抽象的概念和定理,这对于抽象思维还比较欠缺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小学生普遍年纪较小,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事物,尤其是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比较差,而在小学,数学当中,有着大量的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理解的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而在生活化的情境当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这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常采填鸭教学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听讲,这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教学方式中逐渐被各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取代。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当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理解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这些概念和定理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是学生数学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当中的场景进行教学,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将数学知识转化的更加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消除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隔阂,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当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效率[1]。例如,在讲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的时候,就是可以采用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有关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圆周率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例如,家人们的生日、微信号、QQ号,这些数字信息都可以隐藏在圆周率当中,如果将圆周率当中的数字替换成为对应的拼音,可以得到非常多的语言信息,可能会包括晚上蛮喜欢的明星的名字,平时我们回到家和父母说的话等,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圆周率当中找到。通过这样生活化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当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2]。例如,在学习百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当中,教师给出一个题目140-97=?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更加快速的得出答案,教师给出了140-100+3的算式,但是学生对于+3的含义并不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进行了解。假设,学生和家长一起来到超市进行生活物资采购,一共带来了¥140 ,最终花去了¥97 ,在结账的时候,家长地给收银员¥100整,这时140-100,然后收银员又找回了父母三元钱即+3进而得出家长还剩余¥43 ,即140-97=43。在生活化的场景当中,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当中的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不仅降低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完成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教师通常会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更好的夯实数学基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当中的题海战术,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题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学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超市当中利用10元钱购买尽可能多的纯牛奶,然后将购买的过程仔细地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学生完成了教师的作业,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将抽象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当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拉进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这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耀奇.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 新课程(中).?2019(05)
[2田颂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生活情境的方法[N]. 发展导报. 2017 (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