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 陈金容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顺利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陈金容
        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  重庆40226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顺利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思考如何最大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关键字: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变化,来增加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发散思维的同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感觉。然而,在部分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不乐观,无法达成预期计划,存在课堂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等现象。笔者针对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正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即通过分工学习交流讨论,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任务可以是概念的理解以及题目的解答。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发散和大脑风暴,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迁移,复习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那也就要求从教学设计上而言,任务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生活,既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要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知道要交流什么,有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
        比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统计这一单元,单元最后有一个综合应用部分,设计六一活动的方案。六一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并且大部分都参加过,对此十分了解的一个场景,那么就可以设定这样的场景下,由学生分组来进行讨论,运用统计的知识来制定出一个六一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提升,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暴露出这一单元所没有学会的知识,有助于查漏补缺,全面综合掌握知识。
        二、组织科学合理分组
        要想小组合作中学习达到最大化的效率,教师也必须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分组也尤为重要。不管是由学生自愿分组,还是教师根据教学成绩分组,都应该做到组内异质,而组间同质。[2]也就是说,组内成个成员学习学习成绩和思考方式,不能是一模一样的,这样达不到分工的目的,形不成交流碰撞,也没有办法让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

除了组内异质外,组间也要尽量做到同质,即每一个组的平均水平都应当是相差无几的,过大的差距会导致实力弱的组没有收获,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斗志,而组内全部都是学习好的学生,他们之间的交流也会容易出现固定思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在分工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意愿为先,由学生先行自行组队,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所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和不同学生的性格等因素进行调整。 例如当学习到西师版教材中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时候,有一个家庭用电小调查这样的一个组合活动,需要小组分工来完成。那么在这个的分工过程中,就应当首先由学生自主来选择组队,学生们可以选择家庭住的地方比较近的同学组队,或者课下交流玩耍多的同学,方便调查活动的开展。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选择一些算术好的和算术不好的、比较活泼开朗和比较内向的学生,共同组队来完成任务,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愿意参与到其中来,并且在活动中有预期的收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职责,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同时发挥其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也应当转变自身角色,从教学的讲授者变成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当甩手掌柜,作壁上观,不管不问,而是应当在他们进行合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从中提供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保证的合作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落实自身教学设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比如,当学到西师版教材乘除法运算和运算律的综合运用部分,有“节约一滴水”的活动,教师首先要确定开展什么类型的活动,设定能吸引学生的情境。然后在学生分组完成开始任务后,教师要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哪一组的进行出现了问题及时做出指导,包括组内分工方面和所学知识方面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扫清障碍,增强学生活动体验感。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了什么问题不需要直接纠错,会打断组内任务进程,不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和问题解决,可以留着需要纠正的问题和需要表扬的地方,留到活动课的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委婉纠正和查漏补缺,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和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知识,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学龙.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11)
        [2]杨本民,桑学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中华少年,201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