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善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中学 , 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人生观的关键,《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进行思想发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的一门学科,也是初中必须课程,它对于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帮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学生培养核心价值观有着促进作用[1]。然而根据调查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存在这问题,主要的表现的原因是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够。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及做出了重大的部署,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打下更加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的必修课,它是对初中生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同学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这门课程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面对着世界范围下不同思想文化彼此较量的形势下,面对着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下变化的特点,我们应积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们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代表大会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这一论点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社会主义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定程度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以及美好社会的向往,它也是用来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标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表明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又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的判断,是对事物好坏以及善恶的标准,他决定着一个人的品性,决定一个人对于事物的行为方式,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这
个阶段,由于学生步入了青春期,常常表现出暴躁,再加上初中生已经开始接触了社会,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积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实际的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仍存在
这问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够。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的初中生处于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到多种信息,然而在这多元化信息交叉的时代下,学生很可能对于社会中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于考试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情感认知以及道德素养的培养,重视了教学课本内容忽视了与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理解起来不够透彻,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理论知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因此要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当中,仅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很难做到对于生活的指导,因此教师应积极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借助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从而学习致用,将学科的意义充分的表现出来。
例如,在进行《积极奉献社会》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奉献社会的视频,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清扫公共设施,去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社区宣传等,从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触动学生的心灵,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了解课程真正的意义。
(二)提高榜样力量
榜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人们有着塑造的作用,从而在社会运行当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初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期,它容易受到很多社会上不良因素所干扰,因此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们树立榜样,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也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师可以会根据一些具体人物来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例如,可以为学生例举出感动中国的人物,学生通过榜样学习了解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贡献而不在于他的获得,从而更好的得到更多人们的认可,从而提高自身价值,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联系时事热点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根本依据。充分的夯实学生的基础,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无法透彻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讲,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将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关心国家的发展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了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升华,同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系列科技成果,以及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措施等社会时事热点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四)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应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的进行教师方式的创新,合理优化课程教学,整合相关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将核心价值观念有效的落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做好传递者,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方法才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的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志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20(41):122.
[2]崔玉印.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27-28.
[3]张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27-28.
[4]王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情感读本,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