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廖颖
[导读] 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式的记录,所以具有很强的时空属性和真实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陈述历史史实
        廖颖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第一中学      511500
        摘要: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式的记录,所以具有很强的时空属性和真实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陈述历史史实,让学生了解过去的人、事、物,还要注重并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这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策略;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中掀起讨论浪潮的又一新型教育理念,是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是最能体现学科本质的一项素养。在新课改呼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号召,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纵向和横向把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时空观念”的内涵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构成,主要是指历史地理观念和历史时序观念。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只有将其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下,才能将它们存在的意义显示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想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就必须要让学生从“时空观念”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指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和具体时间,让学生具备在特定时空框架下去分析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按照相应的历史地理因素和时间顺序构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进步、发展、延续、变迁等意义,从而合理地解释历史现象,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策略
        1通过对比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具有较强的空间性、时间性,即使是同一个地理位置,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名称和风土人情。例如,现在的南京,在明清时叫作南京,但是在东晋时被称为建康,在三国时被称为建业。除了名称和风俗等各个方面的不同,每个地区的占地面积在不同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这是用来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取对比式教学,有意识地将不同时间、相同地点的地图向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有效理解并把握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以此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除了对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历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时代下的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例如,在讲解“原始农耕生活”这节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半坡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特点以及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产特点,再让学生将半坡居民以及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今天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分析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又能实现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2.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众所周知,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然而,对于没有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初中学生而言,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很多学生的思想观念里,历史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只是书本上简单的文字。

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这一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历史是真实存在的,是和现代人不在同一个时空里的人、事、物的集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立足实际,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具体而言,历史中的现象、人物、事件等虽然与今天的社会不在同一个时空,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历史事件虽然发生在另外一个时空,但是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引导学生联系历史去分析、对比,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3.基于情景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是某种特定时空里真实发生的事件以及存在的人物和现象等。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形象、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抓住历史的这一特点展开情景式教学。具体来说,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对抽象的课程教学进行直观形象的处理,使其变成学生的一种亲身体会,以此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能力,实现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课本情景剧表演,表演的内容可以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也可以是“《南京条约》的签订”。这样的情景扮演让学生切身感悟到了当时清朝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的艰难,与今天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英国的罪恶行径和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并且产生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所以,在以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为导向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情景表演,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使学生切切实实记住某个时间段的历史发展进程,这对增强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4.通过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相较于口头说教,亲身体验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讲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之后,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本地博物馆等,感悟历史背景下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变化,加深学生对历史时空属性的认识。
5.通过时间轴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基于认知层面理解和掌握三维空间关系,然而却难以理解历史教材中的世纪、年代、公元等历史时间单位,因而历史教师可借助时间轴方式为学生清晰直观地讲解教材中出现的世纪、年代、公元等时间概念。比如以《中国现代史》相关的知识点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时间年限,教师将时间轴与数字轴对比形式引入,建构起'纵成线,横成片"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能轻松解读历史事件中的年份,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客观、深入认识历史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历史做好铺垫。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性,立足实际学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框架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静.基于时空观念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部编版九上教材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3).
        [2]李婉姬.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