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蒋江林
[导读]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门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科,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想的相关元素
        蒋江林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门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科,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想的相关元素,有助于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时代同行的育人格局,为新时代国家建设输送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应用与效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全球化的产物,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将会发挥出巨大效益。
        一、《国际贸易实务》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稳定发展、综合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贸易从业者,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意识。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作为一门“涉外”学科,其人才综合素养与价值观的实际情况,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外在大国形象,而且对于提升进出口贸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现今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中,过分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思想意识的引导,导致很多人才责任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爱国情感,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很容易出现“失格”行为,不利于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其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中未能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师能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调整教学方案,但是在思政教学中,依然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或者存在讲授过于生硬的问题。再者,《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本身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较多,结构复杂。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过分依赖教师单纯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很容易对学生造成教学疲劳,影响教学效益的提升。只有实现思想与知识的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在潜移默化间塑造高质量人才。最后,课程思政作为一门思想意识培养的课程,注重人才培养的长效性,然而从当前的教学设计内容与实践来看,课程思政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效益远远未能达到预期水平,难以实现对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从而影响了教学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课程思政改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的有效对策
        1.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在教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必须要做好教师培养工作,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一是在教研活动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于教师而言,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在鲜活的教学案例与生动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尽可能立体性、全方位地展现教学内容,实现专业知识与育人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同时,在贸易谈判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进行亲身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以礼待人、谦卑自尊等优秀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更具应用性。二是在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中融入红色教育元素。在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中要不断融合红色教育元素,感悟老一代革命家与共产党人的奉献牺牲精神,让学生体会团结、奋斗、进步、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的洗礼,清除“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学弊端,多层次、全方位地塑造人才的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融入教学。
        2.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科学构建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并非生硬、简单的灌输,而是需要教师多方钻研,寻找到有效地切入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一。一是在签订协议与合同时,增强学生的守信意识。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的重要行为准则,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在进行合同与协议签订过程中要坚持诚信原则,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卑不亢,展现我国优秀的国家形象。二是在交易谈判过程中,融入礼仪交往的相关元素。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来有着较多的礼仪元素,这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血肉。因此在教授谈判礼仪的过程中,要注重礼仪,尊重对方的风俗民情,遵时守约,举止得体,切实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三是在商品讲授时,切实增强“中国创造”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已摆脱了技术不如人的局面,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品牌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慧,以培养出优秀的高水平人才,为全球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3.巧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课程教学效益的提升和教学的吸引力紧密相关。因此,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一是通过生动案例开展教学。为更有效的实现思政元素和教学设计的融合,避免枯燥的讲述,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将外贸行业的职业规范、责任意识、合作精神等进行生动地呈现。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对“互联网+”的有效运用,以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思政内容,为学生们展示中国外贸的发展历史,呈现现今中国的国际贸易势力,让学生们感悟到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三是借助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学。教学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展开,更应该借助丰富的第二课堂形式,比如参加实践锻炼,或者参观红色基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感与专业素养,让学生们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自己未来的职业。
        三、结语
        在新时代中,人才发展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也同样需要思想意识“过硬”。在《国家贸易实务》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有助于为人才的培养掌舵养帆,在提升人才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价值观的培养,构建良好的育人格局,从而在涉外事务中树立我国的大国形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军锐,李敏华,任铁争.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财富时代,2019(11):153.
[2]蒋伟.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改革的路径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13):110-111.
[3]李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5(02):29-3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