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信 王宁宁
河南师范大学
摘 要: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型期,受教育者资质各异,学业需求与学生学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教育成效和学生发展再度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拓宽问题所关注的核心点。如何科学地测量高校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业成果、发展表现及其增值幅度,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并提出其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增值评价;高校;学生学业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体现高校办学定位的高质量人才,关系到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而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鉴于国内外对高等教育质量如此重视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质量无疑成为了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为了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化
当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学生学业评价时,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一般处于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之中,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来看,多数高校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相关问题,如评什么,如何评等都由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决定,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评价。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在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评价,这是我国学业评价一元性的主要特点。高校学生作为都是受过完全中等教育后的青年人,已经拥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参加评价过程,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今后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张花.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
(二)评价形式固化,缺乏灵活性
现阶段高校的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是闭卷考试为主,而考试的题型大多是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死板,用同样的一张试卷去考查不同的学生,结果过于片面。此外,教师一般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能因记忆具体信息取得良好的测验成绩而受到奖励。[[[] 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52.]]但却因此丧失了更重要的东西,如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维逻辑能力的发展。
部分教师在课程结束之时会给学生布置一篇课程论文,根据学生所写论文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就,这种形式看似公平,却也属于终结性评价,无法反映出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情况。[[[] 张花.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
(三)评价结果反馈滞后且利用率低
多数高校对学生学业评价过程中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重视不够,通常情况,课程考试结束,学生就不再关注该门学科的相关内容,考试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的结束。这种学业评价的反馈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帮助学生发现并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作用。
同时,这也显示出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反馈缺乏一定时效性。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才单方面从分数上知晓自身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本无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及时调控自身的学习行为。
(四)评价内容片面化,无法反应学生真实水平
高校学生学业的考核内容,多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偏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负面影响;偏于对老师考前所指定范围的突击性学习,指注重通过机械记忆,再现所学的内容,不注重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及融会贯通,忽视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掌握和认识。
二、增值评价及其优势
1985年,泰勒(Terry Taylor)等人首先提出了增值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在整个就读期间或某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分析来描述学生在学习上进步或发展的“增量”。“增量”的理念是建立在学校可以增加“价值"到学生的学习成就这一假设之上的。增值评价的运用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在增值评价模型中会把任一时间段内起始点的学习能力信息作为统计分析上的比较“基线”(base-line)所并逐层筛选分析对学生学业有影响的各类因素,充分挖掘现有数据价值。增值评价的优势在于:
(一)满足学生发展
增值评价基于学生的纵向发展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效能,学校和教师应该保证所有水平的学生都以相同的速率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要兼顾所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辛涛,张文静,李雪燕.增值性评价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9(04):40-43]]
以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增值测量方法——“大学学习成效评价模式”(CLA) 为例,其内容困绕批判性思考、论证分析、写作沟通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展开,提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目的是评价高校对学生发展能力提升带来的影响。显然,增值评价基于学生发展设计,又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宋旨。[[[] 陈允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值评价探析[J].教育评论,2019(09):30-34.]]
(二)准确评估学校对学生学业进步的贡献
随着对教育问责制关注度的增加,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兴趣放在测评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贡献上。增值评价通过在一学年或另一段时间内将学生成绩与其他促成因素隔离,得到学校或教师的“净效应”,从而来评估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业进步的贡献。[[[] 边玉芳,林志红.增值评价: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学校评价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18.]]相比于传统评价模式,这种增值评价模式不仅关注学习过程的最后产出,更看重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增长,凸显了“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校和区域间的公平比较,有效刺激生源质量差的学校和区域提升学生学业进步的动力。
(三)高效利用统计数据,建构可操作模型
增值评价模型的发展基于统计数据,得益于多元统计方法以及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例如,增值评价模型中较常运用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Liner Modeling, HLM)比平均分数比较法和传统回归分析更客观、准确、有效,通过量化影响学生学业成果的各种影响因素,学校、地区等各种变量对学生学业成果的影响。这样综合考虑“因变量”以及其他变量的方法显然更加科学合理,不仅可以检验学校水平和学生个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而且可以检验回归模型的同质性。无论用什么标准来划分结果,都可以提供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连续解释。[[[] 冯虹,张莹.增值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6(09):29-31.]]
三、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鉴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复杂性,在以增值评价为基点构建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时,将评价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输入阶段、输出阶段、结果阶段。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内容如下。
(一)输入阶段
高校学生学业的增值性评价主要以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进步情况为依据。因此,要想客观准确的测量学生的整体、或者某一个体的学业进步情况,研究者必须要得学生在开始进入某一教育阶段时,或学生在某一段时间之起始点的学习成绩信息,并将这个成绩作为整个增值性评价系统的“输入值”保留下来。此外,可以建立一套特殊的学生、班级和学校的识别代号,以方便连结信息。一旦将学生的成绩记录建档之后,就有可能进行统计分析了。
(二)输出阶段
增值性评价将学生的学业进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进步。因此,在对学生学业成绩实施始评价之后,在学期末或另一个时间节点实施终评价更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可以在终评价期对学生进行学业测试和多元评价,即不仅关注学生各个学科的考试成绩,尚要关注学生某一学科的多个侧面;既要关注学科、显性课程的评价,还要关注其它方面如交往能力、活动参与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综上进行整体评价,得出一个输出值。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与始评价相类似,评价指标的设定也应该同始评价相呼应。此外,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一个终评价的同时,还要由此对学生、班级、教师和学校做出分类终评价。
(三)结果阶段
这是整个评价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反思评价过程,并计划下一段的改进。
首先,提高反馈信息的利用率,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教师都应该及时告知学生评价结果并辅之以指导性的评语,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业情况有一个清晰且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改正,以此来真正实现学业评价的价值。
其次,教师应运用相关数据技术,依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简单预测,以便及时预防或者直接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增值评价中常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MLRM)得到的残差值,即是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进步的增值,评价结果可以具体到某一个学生。据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开展针对性教学,学生也可以有目标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以取得进步和发展[[[] 齐菲,杨阔,史明,石鑫,李玉红,张雷.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2):131-132+137.]]
四、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时期,在对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应发挥何种导向作用以及如何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成为极端重要的问题。增值评价衡量高校教学质量,虽然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增值评价面临的障碍主要来自文化和技术两个层面。在文化上,主要是大学对“学习评价” 提法的抵触。大学组织的松散性、目标的多样化,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成效的滞后性,大学教师工作的自主性、相对自由性等,都与明确目的性、系统性、 高效性的评价文化有诸多冲突。因此,增值评价的深入开展还必须寻求评价文化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契合点;[[[] 刘海燕.美国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模式的兴起与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5):96-101.]]在技术层面,增值评价的测量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习评估工具开发较少,缺乏评估实践,缺乏数据库的建立和链接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阻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鼓励多方主体参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在于及时检测学生的能力,调整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整个评价过程的主体不要仅局限于学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家长、企业、社会机构、政府等主体的参与,加强学生与这些主体的经验交流,从而形成多方面对学生的监督与评价。[[[] 易超群. 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CLA+)”研究[D].云南大学,2018.]]
(二)实现评价工具的本土化、标准化
国际上测评工具绝大多数都有较好的信效度,[[[] 李湘萍,马娜,梁显平.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J].现代大学教育,2012(01):30-35+112.]]我国早已有研究者意识到测评工具的本土化问题,并且倾向于先引进后本土开发。[[[] 吕林海.国际视野下的本科生学习结果评估——对“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的分析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01):39-44.]]现在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基于学业成就评估理念的测评工具,清华、南大分别在 NSSE 和 SERU 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微调,前者还增加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这些著名高校所负责的测评项目也带领着一部分高校在搜集横向和纵向的数据,形成常模,对于各自学校来说,也或多或少都有积极的影响。研发测评工具需较强专业性,[[[] 程星.?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管理决策与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2]]完全自主设计的测评工具可以反映院校具体的课程重点和前瞻性风格,同类院校可尝试联合设计,以增强测评工具标准化,形成校际、省际、国际之间的比较。
(三)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早期的增值评价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传统的简单回归法,方法较为单一,不足以对数据进行全面和深层次的分析。目前,国际上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使用的模型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MLRM)和分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的残差值,即是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进步的增值 ;分层线性模型可以将影响学生学业成果的外部因素与学校或教师的效应分离开来,得到学校或教师的“净效应”,从而判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 王小青.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5):60-71+116.]]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实际探索。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尽可能提供翔实、客观、精确的数据。
(四) 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
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校学生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学业与成长进行评价,关注的是过程的增量,形成的是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数据,这就为不同层面的使用者提供了多角度的信息。对于学校而言,理论上可以从学生个体层面监控、保障教学质量,还可以根据需要形成院系、年级、专业等类别的常模,把握各院系、年级、专业的学生整体的学习的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各高校加强对自身的反思,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提高学校持续改进工作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 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52.
(二)连续出版物
[2] 边玉芳,林志红.增值评价: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学校评价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18.
[3]吕林海.国际视野下的本科生学习结果评估——对“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的分析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01):39-44.
[4]程星.?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管理决策与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2
[5] 辛涛,张文静,李雪燕.增值性评价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9(04):40-43
[6] 刘海燕.美国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模式的兴起与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5):96-101.
[7] 李湘萍,马娜,梁显平.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J].现代大学教育,2012(01):30-35+112.
[8] 张劲英,孙凯.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讨——兼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62-65.
[9] 冯虹,张莹.增值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6(09):29-31.
[10] 王小青.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5):60-71+116.
[11] 齐菲,杨阔,史明,石鑫,李玉红,张雷.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2):131-132+137.
[12] 陈允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值评价探析[J].教育评论,2019(09):30-34.
(三)学位论文
[13] 易超群. 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CLA+)”研究[D].云南大学,2018.
[14] 张花.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
作者简介:任佳信 教育学部 1994年11月 女 河南郑州 任佳信 汉族 硕士研究生 高等教育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