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腊梅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摘要:“小学化”是指幼儿园为满足一些家长的需求,提前为幼儿提供小学化教育的趋势。在这种误导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幼小衔接班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甚至存在使用小学教科书来满足父母“让孩子早点读书”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下,幼儿的欢乐本性被剥夺了。因此,有必要克服“小学化”趋势,让幼儿进入自由空间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状;转变策略
引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也就意味着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时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小学教学方法去对幼儿进行教育,这会使得幼儿心理负担变重,此外幼儿心智不成熟,还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当因为无法吸收教学内容时会在内心产生烦躁和不安,由于自身无法消化,就会反映到幼儿性格之中,使得幼儿敏感、自卑、内向甚至暴躁,这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家长或幼儿教师让幼儿去学习一些小学阶段的知识与内容,或者将小学的管理制度与要求强加给幼儿,让幼儿去严格遵守。采用小学阶段的相关教学方式与管理标准来对待幼儿,强迫幼儿必须遵守。这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也会让幼儿产生学习压力,并且他们玩耍的时间变少了,也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心理。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孩子而言,要改变其个体及家庭的命运,似乎只有“读书”一条道路。因此,在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比城市更严重,私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也比公立幼儿园更突出。
(二)幼儿园层面
现阶段,幼儿园方面尤其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忽视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在幼儿园竞争也很激烈的背景下,各地幼儿园数量很多,家长们也可以有很多选择。而幼儿园要增加生源,实现发展,也需要从家长入手,依照家长的喜好要求来设置幼儿园的课程。这就导致部分幼儿园的管理者,只想着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幼儿来报名,却不愿深入思考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三)家庭层面
不少家长都是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去选择幼儿园的,他们错误地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指要在幼儿园将小学的知识学明白、学懂,为此要求幼儿园要教授幼儿一些关于小学阶段要学习的知识性的内容,也不管幼儿能否接受。此外家长也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一旦发现其他家长的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突出,就会去比对自己的孩子,若是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如其他幼儿,就会表现出过度的失望、担忧、恐慌,进而选择为幼儿报兴趣班等方式去加强幼儿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完全不考虑幼儿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强加灌输,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也就出现了错误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引导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
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对幼儿的一种损害。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幼儿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如果在小学阶段过早地进行教学,将会给尚未具备系统学习能力的幼儿带来压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以及长期机械阅读、写作、计算将不利于发散幼儿的想象力,限制幼儿的思维差异,并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发展。而且学习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无聊的,使他们成产生厌倦学习的心里,最终将打消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小学化教育关注单一的智力教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容易忽略总体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以《规程》和《纲要》为准则,并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对幼儿进行逐步教育才是正确的选择。
四、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转变策略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在幼儿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老师以外,家长是和幼儿相处时间最多,不过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方式比较认同。长时间发展下去,幼儿健康成长没有得到发展,无法培养出优秀孩子,这些都会影响幼儿健康成长。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家长首先应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多个方面共同培养学生兴趣,而不是只让幼儿参加学习兴趣班、培训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多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增加幼儿和大自然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互动。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多方面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比如:绘画,这是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很好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阅读,对幼儿的理解和表达以及专注力都是很好的培养。
(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对于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这一问题,仍旧需要相关行程管理部门依照《幼儿园管理条例》以及《幼儿园工作规范》加强引导和监督管理。对幼儿园的办学软硬件进行严格的审查,抽派专家对幼儿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评估,对出现教学小学化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地给予纠正,保障幼儿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具有特殊的身心特征,成人不应出于功利目的而剥夺幼儿的幸福。一线教育者还需要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教育目标与教育过程之间的关系、教育传统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教育内容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做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教育,防止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幼儿施加压力带来负担过重。强制性的灌输和无限的压力以牺牲幼儿的游戏活动为代价。总之,从分析的各个方面来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教育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取的。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例如,专注、真诚、乐观、自信。这样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幼儿园层面
教育是百年大计,幼儿教育更事关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康科学的幼教理念,才能使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才能发挥幼儿教育的积极效果。在幼儿教学内容方面,要有所取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关键的是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内容。当然,幼儿园在教学方面也不必完全不教授任何知识,以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并未试图打破幼儿教育与小学阶段教育之间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种类型的教育科学联系起来。实践表明,幼儿教育必须重视与小学阶段教育的正确联系,这样才可以使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为入学做准备,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以身体、智力、道德等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第二方面是开展幼儿园教育要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训、优质学习、学习技能培训。
结束语
幼儿教育小学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小学化、幼儿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小学化、幼儿行为规范的小学化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管理及教育理念的偏差、幼儿教师素质的影响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存在必然关联。因此,要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错误趋势,也应从社会层面、幼儿园层面及家长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凡红.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48-49.
[2]秦涵.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背后隐含的错位儿童观[J].教育现代化,2019,6(A0):253-254.
[3]潘凤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和治理对策[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48.
[4]高云梅,徐书宜.如何预防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J].华夏教师,2019(34):91-92.
[5]唐芳丽,麦桂月.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9(4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