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梁益
[导读] 传统文化是历经时代考验、历史洗礼而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发展等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梁益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重庆 南川  408400
        摘要:传统文化是历经时代考验、历史洗礼而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发展等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传统文化的科学性、人文性以及蕴含的丰富内涵至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是我国文化的瑰宝。然而,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中的文化元素也在不断地吸收新潮文化,这是文化发展地必然。重要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面对新文化的融入,传统文化如何继续被传承、发扬。初中语文作为传承、传播文化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落实。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有很长一段时期逐渐被人们忽视,尤其在我国由贫穷步入小康社会的阶段,我们急于吸收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技术,但是随之带来的,还有外国文化的冲击。但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犹如没有了灵魂,不仅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更容易被有害的思想、文化所侵袭。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理、思想、品德、涵养,指导了中华民族繁衍千年,面对无数劫难依然生生不息,这正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力量所在。因此,当代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传承越发重视,而作为主要承担此项任务的语文学科,要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呢?
        一、读写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写作”还是很多初中生的学习难点,而“阅读”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又不明显。对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渗透传统文化。首先,写作教学中,素材是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展开思考,完成一篇习作。比如,《天上的街市》一文中有关于“七夕节”的描述,传统节日文化中,七夕节又被人们看作是“情人节”,这一片,有情的男女会相聚、互诉心意,但是文中对这个节日的描述并不详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关于“七夕节”的知识,比如,七夕节的寓意、起源、禁忌等等,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写作,这样就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其次,阅读教学中,语言的感知是关键,读的是文字,而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这一点在诗词、文言文中体现的尤为明显[1]。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让学生们吟诵一些经典文章,比如,对联、诗词、古文、俗语等,感受中国汉字的组合之美,体会中国传统文学蕴含的哲理性、警示性,让学生在传统文学的熏陶下开启智慧、滋润心灵。


        二、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的对传统文化的体现非常明显,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者《富贵不能淫》等,这类文章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开展就可以。但是,有些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却是隐藏在传达的中心思想中,此时,教师就要对这些元素进行挖掘[2]。比如,《回忆我的母亲》、《背影》都是对父母的怀念,而“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世界上从领袖到百姓,各领域、各阶层,都对“孝顺”文化极为崇尚。讲解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分享给学生一些小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还可以引入《弟子规》中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父母之恩的感激,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德。
        三、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共同构建一个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比如,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墙壁挂着的名言警句、名人相框、黑板报等等,都可以添加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教师讲课时、和学生们交流时的语言表达也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借助一些成语、俗语、动作等等来创造传统文化语言环境,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分享一则传统文化小故事,或者和教材相结合,在恰当的时候播放古典音乐来营造教学氛围,增添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实践活动中的传统文化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有很多种形式,主要是看宣传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什么,然后再确定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起到宣传传统文化的作用。比如,《屈原》、《水调歌头》等文章中涉及到了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节日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体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和节日相关的主题,如端午节时组织学生们包粽子,中秋节组织学生们进行“吃月饼”比赛等等,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寓意及价值的理解。再如,《女娲造人》、《愚公移山》这类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也是传统文化中的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警示性的教育意义,教师讲解这类文章可以带领学生们观看相关的电影,或者进行角色扮演,以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调动学生们主动探究、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促进其传承的必要方式,但是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本文中介绍了从读写教学、文章内容、实践活动以及环境创造等方面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探究更多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及方法,为传统文化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艳.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探究[J]. 新课程.中学, 2019, 000(011):P.69-69.
[2]李剑彪.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 2019(1):56-56.
[3]范晓琰.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8):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