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记叙文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柯春晓
[导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略读、精读和实践相结合。以略读为主,精读为主,实践为中心
        柯春晓
        十堰市文锦学校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略读、精读和实践相结合。以略读为主,精读为主,实践为中心。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培养强烈的阅读兴趣,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记叙文
引言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阅读能力对提高听说写能力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领域,增加知识。对于初级中学教师来说,要增加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大量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操。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接受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阅读教学理念,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他们认为叙事、散文或小说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阅读,任何文章都可以探究,但是他们忽略了文本属于哪一种类型,什么样的阅读方式适合这篇文章。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目的,盲目追求阅读教学价值的外延,导致初级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1.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部分教师误以为阅读教学只是一种教学形式,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理念上仍然落后,只是应付考试或过于追求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这种思维方式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也逐渐下降。目前许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注重阅读量的积累,使学生缺乏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由于传统语文教学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反复练习以稳定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但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保持主体地位,教师应从侧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性,使学生在面对阅读材料时不会感到茫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记叙文为例
        2.1略读是指根据兴趣快速阅读一篇文章
        略读是对阅读速度的追求。它只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主要是指文章写作的语言意义、文章的情感内容、文章的结构等。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略读,大致感受每篇文章的大意,广泛接触文学作品,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导向,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粗略阅读,掌握泛读技能。文章的共同写作顺序是顺序叙事、倒叙和插入。例如,采取一个步骤然后采取一个步骤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叙事,它使用最常见的叙事写作形式: 顺序叙事。从”费城闷热的七月”开始,讲述了我和我的朋友们攀登悬崖的故事。我太胆小了,爬不上去,也不敢下来。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来。通过对文章的描述,作者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畏缩,要冷静地思考,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难。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让学生浏览,感受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技巧,体验文章的情感。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叙事顺序和叙事结构。


        2.2精读中的语言分析和情感表达
        叶圣陶先生多年前阐述的精读: 阅读方法不仅要机械地解释词语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对文章进行比较、总结和思考,不要放弃文章中每一个语言表达的句子,这样,深度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内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浏览后,紧跟精读、分析。分析每个句子的语言结构、表达方法、情感因素,实现语言应用的积累和情感体验能力。以“先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略读之后,需要通过精读来分析文章。从”嗨” Ned 说”我们很久没爬过悬崖了”到”我来了”我一接电话就跟着他们跑。在这些对话和描述中”我有一瞬间犹豫不决,尽管我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活泼勇敢,但自从我出生以来,我已经病了八年,我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这也显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后来,被 Dean  
的话刺痛,“不要做一个懦夫” ,他跑了过去。这些话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前面和后面,说要勇敢和害怕,后面小伙伴的言语刺激直接激发了“我”“勇敢” ,表现出“我”“不屈” ,你可以攀登,我可以攀登”的心理。这样,通过对文章的准确分析,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理解教学目的,实现知识在实践中的内化
        在我看来,无论哪门课,老师都应该首先了解教学的目的。教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在理解方面,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学习知识; 在操作方面,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能,最终学会运用这些技能。一般来说,它是一个接受外部信息、吸收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的内化需要在实践中升华。如果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知识,就应该把这种知识升华为表达能力。因此,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读写,把读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在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的表达来造句,直到他们掌握了这个表达。悬崖在空地的另一边。这是一个垂直的悬崖,墙上有许多突出的岩石,坍塌和杂乱的灌木丛。它只有大约20米高,但在我眼里它是一个遥不可及和危险的高峰,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感觉像一个悬崖,天空和海洋,让学生感受场景的心理体验和表达它,总结他们的叙事结构,情感表达,语言使用和其他方面的理解,进一步创造性,学习说出来,写出来,实现能力的提高。
        2.4叙事的灵魂是人物形象
        教师将以人物形象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分析故事,如何描述人物形象,如何欣赏人物形象。例如,当学习部门编辑九年级中文第二册《孔乙己》时,老师指导学生在本课中集中描写孔乙己的形象,从文字描写的方法开始,从外观到语言都是文字描写。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增加阅读教学,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高阅读和表达文字的能力。叙事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体裁之一。教学生阅读叙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理解。
参考文献:
[1]焦亚杰.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84.
[2]赖小群.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突围之道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06):128.
[3]王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探究[J].中华辞赋,2019(05):56-57.
[4]李明远. 苗族文化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5]陈小云.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19(19):59.
[6]蓝桃.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技巧[J].广西教育,2019(17):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