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雯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 201600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对于他们学习写作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应只依靠作文课上的习作指导,还应该依托教材,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习作活动入手,做到作前激发兴趣,作后保持兴趣,从而增强作文教学的效用。
关键词:阅读 活动 写作兴趣
一、激发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写作兴趣是人运用书面语言,以记述的方式反映感知到的事物,传递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的意识倾向,是推动自身主动去进行写作的重要内在动机。正是这种强烈的意识倾向鼓动着学生踊跃地投入到学习写作里,促使他们在学习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并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就提出了,三年级学生习作上应达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目标。这就说明,教师在进行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时,应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出发点,并紧紧抓住这一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学习写作时也会更加认真,作文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二)增强学生写作动力
写作兴趣是学生促进自身学习写作的重要动力。如果缺少了这一动力,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就容易注意力分散,表现得无精打采。面对老师布置的习作作业时,学生甚至感觉到恐惧,迟迟不愿下笔,提到作后修改更是毫无动力,敷衍了事。学生越不感兴趣就越不会写,越不会写就越不感兴趣。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学习作文。著名心理教育学家皮连生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能因为学习兴趣而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感受,进而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因此,只有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会有想要表达自己感想的意愿,才会乐于动笔,也会更乐意进一步学习写作的方法,努力克服作后修改文章的困难。
二、借助教材,激发作前兴趣
(一)引导阅读,为写作铺路
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阅读能使学生发现书面表达的妙趣,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当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发现他人文章的有趣之处,感受到书面语言表达的魅力时,自己也会萌生想要提笔写下心中所思所感的写作欲望。所以,要想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应该从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文章的有趣之处着手。
1.发现文章内容有趣
文章曲折离奇、想象丰富的内容往往能勾起我们想要表达的渴望。每当感受着文章精妙的内容时,我们会不禁萌发想要拿起笔,为故事内容增添属于自己的几分精彩的想法。学生亦是如此。如果能巧妙运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发现文章内容的有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像教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笔者没让学生预习,把文章内容分为三个片段,逐片段投影出来,让学生只通过投影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被其意想不到的情节内容深深吸引,但又要按捺住想翻书的好奇心,总是读完一个片段就想再读下一个片段,对于老屋接下来会遇到并帮助哪个小动物感到十分期待。以至于故事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发表意见,给故事续编结局,课后更是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续写小片段。由此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能诱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2.发现文章语言有趣
理解文章语言表达的趣味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之一。
当我们体会到文章语言的巧妙时,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也想畅快地运用语言书写一番的冲动。教师若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爱上语言表达,将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益不少。就如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花的学校》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文章找出觉得新鲜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其中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觉得这个句子很好玩,原来写花也能像写小朋友一样,十分幽默新奇。学生在找出句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发现了语言表达的奇妙鲜活,课后更能用自己觉得类似有趣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并开心地与他人分享。可见,学生感受到文章中语言的魅力,有助于他们学着类似的方法用纸笔表达出来,感受写作的乐趣。
(二)创设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除了平时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趣味,逐步爱上书面表达之外,写作之前更要利用多种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吴忠豪教授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提到“教学是否有趣、是否吸引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思维的活跃程度。”要想让学生拿起心中的笔,踊跃地投入到学习写作中,就要想办法在作文课上创设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创设情景,视频播放引趣
播放视频来指导写作是比较形象活泼的作文教学方式。它能在作文课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所展示内容具体可感,深受学生的喜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来增加作文课的趣味。如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这儿真美》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身边的美景。教学时,如果单纯让学生自己回想身边的美景,他们很难把场景写具体,更可能不知如何下笔。于是,笔者选择播放学校小花园的视频,透过移动的视频镜头,带着学生一步步有序地观察小花园的景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小花园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小花园的美景,自然地了解了描写事物的先后次序,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作文课的有趣,乐意写作。
2.小组合作,故事接龙激趣
童话故事和接龙游戏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内容。如果把故事和接龙游戏结合起来,运用到作前指导教学中也是不错的尝试。如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要求学生用给出的“国王、黄昏、厨房”等9个分别表示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来编写童话故事。如果让学生自己编出所有的情节,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而其在独自编写的过程中也可能感觉到比较单调枯燥。为此,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以故事接龙的形式来编故事。小组先根据选定好的人物、时间、地点的词语讨论出故事的大概,然后把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部分,每个成员负责编写一部分,经过的部分可以由两个成员来完成;最后把各部分内容合起来,小组交流,修改文章,这样由小组合力编写的童话就诞生了。这样新颖的教学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降低了学生编写故事的难度。
三、收获成功,感受作后乐趣
有不少的教师都能做到作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但却容易忽略了作后维护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点。《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提到,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会在学习成功里拥有愉快的体验,这会致使学生萌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这意味着,学生只有在写作中体会到成功之后,才能保持或提高写作兴趣。
四、结束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让人更愿意接受学习,是学习最好的向导。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就要注意通过平时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体味到文章多方面的趣味,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产生乐于写作表达的意愿,以读促写;同时,为学生设计丰富的习作活动,让学生在作文课精彩的活动中找到乐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作后引导,让学生感觉到写作的成功和快乐,极力维持他们的写作兴趣。相信,有了写作兴趣的引领,学生能在学习写作中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永康.写作学[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3]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