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莉
白山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基于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将三者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课堂感受,完善学生的思想。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
一、重视语言教学,加强语言运用
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语言的地方愈来愈多,许多工作以及经济活动都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工具来进行人际交往,而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部分,相当于整栋大楼的地基。在语言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学习,更加深入的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听说读写的结合[1]。依据高中语文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对以下方面着重关注:1、高中生应该重视自身字词积累,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2、熟练运用成语、谚语;熟练掌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3、对课本中的必背古诗词要熟练掌握。4、学会不同类型的写作,掌握写作内容以及方式方法……
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积累的体现,高中生应该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重视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会对文章的形式美有一个认知,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受,学习文本之中的优秀之处,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二、重视实践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的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实践。作为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尽己所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上或课下组织丰富素材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综合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发源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2]。所以,教师就可以在日程教学活动中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开展书法大赛,古典诗词大赛,诗词创作比赛,影评等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通过活动展示自己,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的演讲能力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摄影协会”等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对于学生的社团活动,教师要悉心指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让学生的课堂之外的才能得以体现。例如,在开展《孔雀东南飞》这一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安排班级学生进行剧本表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切实体会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利用语文达成时间与空间的互动,与许多年前的作者以及作者中作品人物形象进行交流。最后以歌曲《孔雀东南飞》结束,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在演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刚才演出的小话剧中,同是感情深厚,爱情专一,敢于反抗的刘兰芝与焦仲卿有何不同?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与刘兄的思想性格有何不同?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为学生明确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爱情婚姻的摧残以及其吃人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加强创新意识,重视审美教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也不是为了培养千篇一律的学习语文的知识分子,而是为了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有审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一些文字优美的篇目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以人教版必修一《再别康桥》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新课导入:人生自古多离别,自古以来,何谓愁,别之离情也。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有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另一种离别之情吧,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起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康桥柔美柔美风光和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再别康桥》的图片、视频以及配乐诗朗诵,为学生直观地展示诗中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清潭、星辉等意象,构建一个夕阳下的康桥映像:那是一个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诗人踮着脚尖,像一阵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向西天的云彩作别。由此,学生体会到诗人对康桥的依依不舍和眷恋之情。语文素养之中的美的渗透,主要是与自身的文化内涵相结合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文字语言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高雅情趣。
四、开展爱国教育,重视文化传承
语文学科的知识涉及到很多传统文化,这对传承中国文化,促进民族复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爱国的文章篇目,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机会[4]。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授课时,就要立足教材,挖掘课本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教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一同走进毛泽东笔下风光迤逦的湘江,用心去体积会群山之上的层林尽染,秋水的碧绿澄澈,无数船只百舸争流,雄鹰在天空展翅翱翔,鱼儿在江水中遨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自由生长。所有的景物都在告诉我们,这儿富有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更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并从其中感悟到诗人的博大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向往大自然的志趣。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文化传承,就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学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经过师生共同长久努力才能达成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将语文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也加强其创新意识。除此之外,还有重视文化的传承,通过课文中的爱国主题文章,让学生树立民族复兴精神。
参考文献:
[1]徐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36):41-42.
[2]刘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3):173-174.
[3]王冰心.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分析[J].考试周刊,2020(94):37-38.
[4]费莉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0(11):52-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