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大庆油田托幼管理中心长青一幼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带动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力量,如何通过提升幼儿教师素养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是目前学术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十分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面对复杂教育情境时不是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而是被当时个人情绪和惯性思维所左右。正是因为幼儿教师缺乏理性的教育思维,阻碍了其将教育教学理念与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教育手段,从而影响了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在解决教育问题时存在着不由自主的“中间环节”,即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教育机智的形成是基于教师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性思考,经过思考教师能够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并最终通过具体行动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机智;内涵;表现;生成路径
引言
幼儿教育的特殊之处要求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教育机智这一关键素养。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其特殊之处。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常常很难预测他们的问题,难以预料在交往互动中将会发生什么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其次,幼儿园教育的特殊之处还表现在它与其他阶段学校教育的差异上。后者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教师面临的情境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同于其他阶段学校教育中的分科教学活动,它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涉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遵循保教并重的原则,注重整体教育和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而不限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因此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情境更加复杂多样。
1关于机智及教育机智的理解
我国对机智的界定则倾向于人在发明创造或处理事务时表现出的机智,突出个人的才能或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机智具有两个品质,一是机智的人在处理事情时比较灵活、不死板;二是在与人交往时,言行得体、不粗俗,说话做事能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能够把握一个合适的度。赫尔巴特作为“机智”出现在教育领域的引路人,曾旗帜鲜明地指出机智之于教育实践的无可比拟的价值;威廉詹姆斯、裴斯泰洛奇、斋藤喜博等人在后来的研究中,或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上,或从教育实践上也说明了教育机智的重要性。机智和幽默常常在一起,但是人们对二者的理解却存在差异。《英国大百科全书》把“幽默”和“机智”列为一个词条;日本有词典却呈现了相异的解释,指出幽默不同于机智;我国对幽默和机智的认识则倾向于后者,《美学百科全书》认为,幽默近乎天性的自然流露,机智则有人工气息;幽默的语言朴素浑厚,意味深长,而机智的语言则文雅细致,明快尖锐;幽默显示人的性格,机智表现人的聪明。也有人认为幽默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展示在汉语中,《语言大典》对“机智”的解释一方面强调了发明或设计上的灵活技巧和聪明智力;另一方面是指与人交往过程中,对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言语及行为的敏感性。《教育大辞典》则把“机智”放在特定的情境中一一复杂的教学环境,是指教师能敏锐地把握所面临的情境,并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的一种能力。《教育心理辞典》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教育机智,认为教育机智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敏锐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意外活动“特殊对待”,并及时采取有效解决策略的能力。我国学者徐伟、吴德芳、陈向明、黄娟娟等人认为教育机智是教师即时的反应能力的体现;于漪认为教育机智反映了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他们共同强调了教育机智是情境性的,是一种即兴创作,教师在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要具有敏锐观察的能力、及时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
教育机智实际上是教师在面临多样的、复杂的教育情境时,所展现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能力,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属于教师的心理素质因素之一。
2幼儿教师教育机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意外事件处理不当。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学习的不同方面为它是由教学目标进行控制、有方向性的学习活动。但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幼儿、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常常出现意外情况,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环节都预设好,教师应针对意外事件运用教育机智采取有教育意义的行动。然而,有时会出现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意外事件处理不当的情况。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幼儿理解事物的视角与成人不同,而且每个幼儿看待事物的方式也都不一样。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够按照教师的想法去行动,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幼儿表达与表现的方式不同。教师在面对有些较淘气的幼儿有时会觉得束手无策,对出现幼儿“捣乱”的意外事件时处理得力不从心。其次是教师面对幼儿间发生冲突急于平息。幼儿在与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冲突行为。当幼儿出现冲突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了解情况,引导幼儿学会怎样解决问题,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应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当幼儿发生冲突行为时,教师应重视这次意外事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幼儿教师教育机智形成的路径分析
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正是生成于教师对自身“教”和幼儿“表现”的观察、困惑、感悟与重新规划中。伯德特·博克汉姆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点,且认为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教师的一种态度。正是这种认真、专业的研究和工作态度指引着幼儿教师,对教育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反复地思考与研究,然后通过改变教师教育行为解决教育问题。这里的研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进行行动。幼儿教师在面对突发性问题时,教师的具体行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幼儿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通过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我的行为决策是否具有教育效果”“幼儿在我做出教育行为后是否有进步”等,来反复研究应该如何机智地解决教育问题。接着教师可以以文字的形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步骤来系统记录研究过程,长此以往,教师在面对相似问题时就会做出最佳决策。二是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进行反思。反思是教师行动研究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同时也应贯穿于教师行动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行动前反思,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以往教育行为的效果,思索恰当的教师介入方法;行动时反思,幼儿教师根据教育情境的即时反馈,通过反思自身行为,不断探寻恰当的方法策略;行动后反思,这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调整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写行动研究记录、观察记录、每日总结等方法,回顾整个行动过程,对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的行为决策进行全方位反思。幼儿教师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反思,可以提升自己在突发情境中的积极反应,提升对教育问题的判断和解决能力。
结语
总之,从幼儿教师教育机智形成路径来看,幼儿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自觉发展意识,需要不断加强教育行动与反思能力以及具备敢于打破常规的教育情怀。当然,只有幼儿园与教师自身发展形成合力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利平.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阐释[J].教育史研究,2017(2):177-183+225.
[2]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