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主要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黄丽敏
[导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变成了社会当中的重点话题之一
        黄丽敏
        杭州市澎行幼儿园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变成了社会当中的重点话题之一。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大多是从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品德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鼓励幼儿在探索当中主动的去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科学教育生活化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只有从小对幼儿灌输科学理念,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来对幼儿进行科学观念的树立,这样才能够使幼儿的教育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的日常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遵循“支持幼儿接触大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好处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原则,将科学教育生活化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在积极响应“科学生活化乐章”的号召,将幼儿的教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幼儿能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时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而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改革过程当中还存在了很多的难题,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将科学的神秘感、亲切感形象地为幼儿教授,让其能够在生活化地科学世界里果断地探索和创造。
        一、将科学活动建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所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会存在了充满教育意义的契机,并且有很多科学知识点也会伴随其一起出现,所以老师要将生活当中的这些现象紧紧抓住良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在生活当中三条腿的桌子为什么能站立、为什么雨过天晴会出现彩虹、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为什么总是朝向阳光充实的方向等等都是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充满教育意义与科学知识的问题。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将生活化的概念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这样既能够给幼儿的教育过程增添一份乐趣,还能够让幼儿养成善于观察、思考、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品德。
        比如在教师为孩发放煮熟的鸡蛋作为早餐的时候,鸡蛋放在桌子上会不稳定的“乱跑”,而如果老师将鸡蛋的底部用一定的力量打破之后鸡蛋便能够很好的稳定在桌子上。老师可以将此例子作为一个因子,让幼儿自己思考为什么鸡蛋打破之后便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桌子之上,然后积极与同学讨论除了此方法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实现。通过幼儿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统计,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能力与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幼儿制定教育计划来培养其探知能力与求知欲。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会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现象,老师要细心地对生活当中的现象进行发掘与分析,将其中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象用幼儿喜欢的方式与话题来进行教授,然后将其中含有的科学知识点在不知不觉当中对幼儿教授,这样便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集体教学形式实现幼儿对科学教育主动探索的理想,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根本目的。


        二、回归生活本身,促使幼儿在科学实践中成长
        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是获得相关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以及处理信息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皮亚杰认为:学习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关键在于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在成人的教诲下被迫学习知识,还是在其生活情境中的自行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应尽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再引导幼儿将所掌握的经验回归生活并运用于实践中。比如:组织幼儿开展以“春天收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科学教育的“三步骤”,即计划、实施、验证,首先在活动前期组织幼儿进行紧密细致的计划,教师与幼儿针对“春天收获”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可将以下几个问题作为活动的重点掌握部分,“为什么选择在春天收获?”“收获需要哪些程序?”“收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农夫伯伯收获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接下来,幼儿便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了下一步的实践过程中。当然,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幼儿除了观察、问题,也适当深入到了“收获”其中,幼儿跟农夫伯伯一样将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土壤里,还学着农夫伯伯的模样在培完的土坑上轻轻的踩一脚,幼儿们边实践、边讨论,一个个新的问题纷至沓来。可见,只有真正参与并感知实际,才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可能,进而产生各种思考,思想才会更加活泼。在参与收获过程中,有幼儿就提出“一个坑里为什么放几颗种子,而不是放一颗呢?”“培完土之后为什么要在上面踩上一脚?”从计划中问题的提出,再到实践中二次的提问,幼儿一直处在高度思考的状态,而这种思考始终围绕“收获”这一科学主题,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结束社会实践之后,幼儿对科学的态度并没有减弱,教师应巧妙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组织幼儿在班级开设植物角,以小组形式进行白菜、豆角、番茄等蔬菜种子的收获,将经验回归于生活的同时在具体生活的实践中得以验证收获的整个过程。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多元化的,应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发现和感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只有回归幼儿生活的本身,才能帮助幼儿在科学的海洋中恣意的畅游和畅想,丰富生活、积累生活,促进幼儿在科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三、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
        在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改革过程当中,不能够进行想当然的改变,幼儿的科学世界观还没有建立完成,如果将于一些复杂、繁琐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教授会起到得不偿失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生活当中实例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思想观念,并且要加强孩子自己发现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的能力,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跟随着人走的现象,既符合幼儿天真的科学观念,又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这样不仅能够将教育模式更加具体化,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等。
        结束语
        现如今的社会需求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已经日益提高,人们对幼儿的教育变得更加重视,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生活化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过程当中幼儿科学观念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老师要将这种思想观念落实到实处,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够使幼儿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乔丽平.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主要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4):187-188.
        [2]赵晓花.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