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合久必分”理念——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实施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陈秀凤
[导读]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进行日常课堂教学时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跟不上我们的教学节奏
        陈秀凤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前卫中学,云南 玉溪 652600
        摘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进行日常课堂教学时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跟不上我们的教学节奏,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思考的步伐,并且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心理问题,遇到问题更多的选择自己默默的“承担”,从而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现象的出现,并且这个现象还将进入到他们的作业完成阶段,由于课堂知识的不牢固,造成作业完成的效率较为缓慢,这个问题有待解决。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深入贯彻与落实,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教学权力,同样的我们也被要求了更多的教育义务,其中,帮助全体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共同进步也就成了我们所需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鉴于此,本文将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文章撰写的出发点,简要分析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分层作业布置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应用策略,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策略方法,才疏学浅撰文唐突,如有不实欢迎指正交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必要性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这是指教育的普遍特性,结合当下的教育教学背景,我国教育事业基本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还需要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学习习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才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的重点。并且,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都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当下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长、学习方式的不同,进而导致他们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各有千秋”。针对共同进步的初中数学新课改目标,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将“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思想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分层作业布置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安抚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共同进步,以下是笔者的浅识拙见。
        一、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布置必要性分析
        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脑海里面会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要在初中阶段还开展作业分层?作业分层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开展作业分层才可以让全体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运用,作业完成及错误分析到达一个统一的高度。针对这个问题,依笔者所见,教育的公平性在当下的教育环境已经实现,但是学习的公平性仍然是我们无法做到也是学生无法实现的问题。学生人人不同,大脑生生不一。知识的掌握会根据学生不一而体现在统一的作业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常常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题这么简单全部学生都会,稍加一点难度XX会,而XX就答不出来呢?因此,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布置的必要性就由此体现。作业分层布置的基础需要我们能够准确掌握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例如,有的学生几何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数理运算掌握较差,有的学生代数知识掌握较好,几何知识掌握程度就存在一定的偏差。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将这个情况归结到个人,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划分到数学知识模块的作业布置阶段,从而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巩固知识,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强化提升。
        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布置的应用策略
        1.作业分层的前提是分层备课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经过了小学阶段的“筛选”,他们每个人之间的数学知识基础各不相同,并且每个人理解知识的快慢速度不一,就会直接造成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让全体学生一起进步,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备课环节时进行教材内容的分层备课。在分层备课中,我们大致可以将其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备课,即:一半的基础知识备课,四分之一的拓展知识,在拓展的基础上在加深四分之一的提升类知识,让学习效率不一的学生在一堂课内得到知识学习的满足感。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一节时,由于本单元属于几何知识的基础,并且大部分都是理解概念性知识,笔者在备课阶段为班级内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只准备了“平行线”的导学案,而对于平时数学成绩较为不错,几何知识基础较强的学生准备了下一节的“平行线的性质”的部分知识导学案,为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准备了部分“平移”的知识导学案。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本节知识的自我认知和学习,为接下来的分层教学打下基础,提供保障。通过分层备课的方式,在集体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深入教学,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分层作业的核心是作业分化
        有了分层备课的导学案,随后便是分层作业的核心部分,作业的分化。所谓作业的分化,我们可以结合将一堂课的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一,导学案后半部分的知识巩固练习不一,进行一定的演化。那么,如何进行作业的分化布置,然后从作业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优化提升呢?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在利用分层导学案教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后,部分学生的导学案后面空余了大片的白纸,笔者引导他们利用空白部位,将所在班级的学生按照班级座位顺序进行“班级坐标系”的制作,然后进行每个学生的坐标标注,以一个课桌为一个坐标单位(我校实行单人单桌)。而在部分的学生导学案中,笔者提前进行了坐标系制作,只是引导学生将每位同学的坐标进行填充,然后思考从A同学座位到B同学座位之间有多少种方法,最短距离是多少。当然除了这样的分化,笔者还进行了全体学生统一的问题思考布置。那就是:
        1)如果我们所生活的城镇可以看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你家的坐标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这样?
        2)从各位同学家到学校的路线是多少?最短距离是哪条?
        3)各位同学请思考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诸如此类的分层作业布置,笔者发现知识掌握不同的学生在作业完成度方面有一个较为乐观的提升,并且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根据相关提示进行延伸思考,这样是极为难得的,这也彰显了分化作业所带来的红利及优势。
        3.分层作业的反馈是分层考核
        进行完数学知识的分层备课和作业的分层布置后,我们通常需要进行知识的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阶段大部分教师都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将知识考核的标准划定同一条界限,从而忽视了部分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知识解答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有甚者,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还会嘲笑、责骂那部分“笨学生”。事实上,真的有“笨学生”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有直接理解、成绩增长较慢的学生,作为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完成数学知识分成教学的最后一步,那就是分层考核,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标准的不同制定,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那些没有放弃“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学生,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得到健康平稳的发展,得到应有的知识储备,但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承认的一点事,每个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快慢大相径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将分层作业布置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将“因材施教”理念进行二次强化升级,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得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进步,进而帮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佳慧.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依据初探创[J].才智,2019(02).
        [2]栾利红.分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3]汤静.初中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