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蒙 王淑娟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摘要】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进行系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幼儿终身学习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会对幼儿的小学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对幼小衔接进行研究,不仅是为幼儿进行小学学习作心理上的适应性研究,更是为小学学习的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等良好习惯做准备。基于此,笔者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意义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身体和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关键节点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对幼儿整体的成长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幼儿成长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才能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幼儿园中幼小衔接的含义以及教育意义
在此时期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工作配合对接尤为重要,对学龄前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思维培养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积极开展也保障了幼儿成长道路的安定平稳。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在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环境上都有所不同,幼儿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改变,很可能在心理上形成一定负担,从而影响幼儿的成长。幼小衔接工作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时能保持良好的思想状态,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同时幼小衔接工作还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促进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的成长,提升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增强了幼儿沟通交流能力,让幼儿能有效利用这一过渡时期全面均衡地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难点
(一)在学习生活上存在教育难点
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出“生活即教育”,要求教师从生活切入展开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并根据生活环境理解所学内容。然而,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小衔接脱离幼儿生活的问题,在讲解衔接性教育内容时过于生硬、机械化,影响幼小衔接教育成效。
(二)在标准要求上存在教育难点
对于幼儿来说,每天安全、健康地往返于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在幼儿教师的帮助下掌握生活技能、学习基础知识就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他们需要在美育、智育、德育、体育、劳动技能等方面都得到锻炼,进而获得全面发展。但是,个别幼儿教育机构因未能及时调整学前教育标准,导致幼儿难以全面成长,降低了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质量。
(三)师幼与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的教师要负责幼儿在园的一日各项活动,所以幼儿园有班主任老师和生活老师之分;而小学的老师则侧重知识教学,其每节课的内容是围绕一定的知识目标展开的。
(四)学习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的活动室布置以营造温馨氛围、展现富有童趣的主题为主,主要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区域的划分方便其活动开展;而小学的教室布置以知识学习和习惯培养为主,尤其是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整齐和纪律。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幼小衔接的意义分析
(一)课程游戏化可以提升动手能力的衔接
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支持和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交往,充分表现,这也是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过程。然而在当今的小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中恰当地利用电脑、网络、模型、计算器等工具,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就为儿童今后进行动手实践提供了基础。
(二)课程游戏化可以激发兴趣的衔接
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更加能够发挥游戏化活动在儿童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让儿童在愉悦的心境中主动完成活动和学习。在课程游戏化的活动中,孩子们愿意进行活动和学习,逐步地培养孩子探寻、求索的心理需求。以偏远地区的小学为例,在没有广泛开展幼儿教育的过去,学生进入一年级学习时抗拒进入校门或者进入校园后哭闹,没有学习的意识。在进行课程游戏化几年以来,现在的一年级学生已经没有哭闹的现象,同时通过对一年级老师的调查发现,现在学生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以后,学习的能力大幅提升,已经不需要教师再花很长的时间进行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这些现象说明了课程游戏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游戏化可以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衔接
对于一个低龄的幼儿来说,进行枯燥的书面讲解和培训都是不合时宜的,而课程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能对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有益的启蒙。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是单纯的简单的动手,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如何让一个东西在水面上飘动起来,如何让自己做的小车比别人的跑得快,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促发他们进行思考,从而养成主动思考的思维意识。
四、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幼儿园课程设置
幼儿园需要转变自身在幼小衔接实习课程设置的观念,选择更偏向于幼儿园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推进这一时期的课程教学,选择适宜的分组合作和游戏教学都能充分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结合本校幼儿园与小学的优势及时与小学部沟通,对需要衔接的各种能力进行相应的活动铺垫和渗透,使幼儿对这些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即。以保证幼儿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对有效衔接幼小阶段提供帮助。
(二)家庭、幼儿园、小学要横向合作
幼儿园、小学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相对而言比家长具备更多专业资源与知识,幼儿园与小学在取得共识后,通过学期初的家园协作会引导家长先完成角色转变,再在家长的协同帮助下与儿童平稳地进行幼小衔接。幼儿园班级教师可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开展家园协作会等活动交流经验,引导家长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就目前幼儿衔接工作发展趋势来看,幼儿衔接工作总体上呈现发展较好的态势。但当前衔接工作中幼儿、教师、家长等方面仍有需要特别关注之处。幼儿衔接工作不仅仅涉及到一方,因此需要多方共同配合,加倍努力,做好相关优化的措施,为幼儿到小学学生的良好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白桦,黄翠宝.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2):139-140.
[2]卢琪.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创新教育策略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36.
[3]张聪慧.幼小衔接之区角游戏化教学[J].好家长,2019(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