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
(太原市尖草坪区第四实验小学 山西 太原 030023)
摘要: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更好开展学习活动的必备素养,所以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锻炼,则成为需要很多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思维训练活动的教育意义入手,探讨如何有效推进训练活动更好落实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思维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思维训练
引言
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使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数学作为逻辑性强且内容较为抽象的学科,对于很多思维意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经常会感觉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点,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不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才能在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保证其学习质量的高效提升。所以如何更好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时,有序推进思维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则是笔者主要研究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思维训练活动的教育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必备的重要素养,能够直接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产生重要联系。传统的数学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因此很多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般都会根据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完善教学目标,希望可以使学生在快速掌握重点数学知识的同时,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但是这种忽略学生学习情况、学习需要与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严重禁锢学生的思辨意识,枯燥、被动的学习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其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从而出现虽然教学进度得以保证,但整体的教学成效往往很难取得教师预期标准的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因此,思维训练活动作为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不仅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心理特点,也能够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侧重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延展和创新。而且多样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通过假设法、猜想法、类比法、反证法等多种途径,有效调动自身思维意识,从而更好完成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所以通过思维训练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也能够在延展其思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在保证学生效率得以快速提升的同时,推进数学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思维训练活动的具体途径
2.1重视数学习题重要性,丰富学生思考能力
数学习题作为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想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教师就需要重视数学习题的重要教育价值,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通过数学问题的增加,更有侧重点的了解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训练模式下,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教师也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改变和创新,并通过对学生学习薄弱点的重视,使学生各方面学习内容都能够得到更好提升,进而在达到锻炼其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运算律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对各种运算规律进行了解,并可以更好进行对计算题目的解决。
教师就可以在授课前,与学生进行认真的交流,对其当前在进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反馈,可以有针对性的寻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可以在更好运用乘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等运算规律的同时,使运算正确率得以有效提升。
2.2引入多媒体技术,延展学生想象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据网络资源对授课内容进行丰富,建立起更加满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质量课堂。所以,想要推进数学思维训练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并将重点知识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不断思考与探究中,有效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从不同位置对几何组合体形状进行观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从不同方向以3D动画形式展示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观察到相对位置所对应的图形形状。这样不仅更加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有趣、直观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保证整体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3引入实际案例,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而且思辨意识与探究能力十分活跃。想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对其思维进行训练,教师就可以根据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鼓励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在寻找双方联系点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思维能力,从而在学以致用中保证学习效果的更好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从班级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要入手,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增加生活实例,这样不仅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趣的学习内容也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而达到锻炼其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千克与克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对一克与一千克的质量概念进行了解,同时可以通过质量观念的建立,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因此在讲解完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思维练习设计内容,准备好测量重量的必备工具,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其可以测量如硬币、橡皮、乒乓球、西瓜、鸡蛋等多种物品的重量,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对重量单位有明确的认知。在这种有趣的思维训练活动中,不仅学生的思维意识被充分调动,也在更加侧重其学习质量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不断通过思维意识的延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进而保证整体教学效果过的更好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训练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有效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积极结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对自身落后教育观点进行革新,不断挖掘学生当前的学习潜力与思维意识特点,有针对性对具体授课内容进行创新。这样不仅使思维训练工作的教育有效性落到实处,也在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觉性,从而在推进教学效果顺利提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解碧军.试论思维训练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求学. 2020(11)
[2] 道尔吉.小学数学课堂中优化学生思维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11)
[3] 谷彦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36)
[4] 杨晓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策略[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艳萍(1979年5月21日),女,汉族,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大学,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四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